“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各项惠民利农政策是否宣传解读到位、落实到位?”“奖补资金是否发放到位?”近期,柳南区纪委监委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吕行一行来到太阳村镇罗么岭的竹笋种植地,就螺蛳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向镇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督促柳南区自然资源局加强对辖区乡镇的业务指导,确保奖补资金安全管理和规范使用。
今年,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护航乡村振兴监督提升行动,坚持“一县一策”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带动各县区开展“1+N”全链条产业监督,重点纠治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奖补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聚焦责任落实,拧紧乡村振兴“责任链”
“根据建议书,我们约谈了二层机构负责人,制定了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的整改方案,完善了5项制度机制……”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对该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回访,该局相关领导对整改情况进行反馈。此前,该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5名县管干部在茶叶和油茶产业奖补资金管理使用中虚套冒领、把关不严等突出问题,向县农业农村局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担实责任,推动问题整改。
乡村全面振兴,重在责任落实到位。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抓书记、书记抓”“抓系统、系统抓”,运用“一会三单一报告”、片区协作、“县统筹抓乡促村”等机制,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政绩工程”、数据造假等问题,以有力监督压实政治责任。去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1466次,发出纪检监察建议142份,督促相关单位整改乡村振兴领域问题706个。
强化产业监督,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和油茶、融安县金桔、融水苗族自治县杉木、柳城县甘蔗等特色产业,持续开展提级监督检查、重要问题线索提级初核、重点案件提级查办、重大案件提级会审,做到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柳城县纪委监委紧盯甘蔗种苗供应—田间管理—甘蔗砍运—销售入厂等环节,通过下发监督任务单、安放监督牌、推动干部进田间地头查访等形式,及时发现和纠治甘蔗产业全链条发展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去年共立案查处4人,推动糖料蔗产业全产业链健康发展。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紧盯林下经济关键环节,通过“室组地”“室组局”等联动方式,深入林地、苗圃及涉农部门、合作社、农户,“零距离”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目前,该县已建成林下示范基地26个,有效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基层监督,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激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建立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构建“发现共性问题、推进问题治理、健全制度规范”的工作闭环,以“小监督”绘就乡村振兴“大文章”。
融安县纪委监委积极推进基层监督与“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机制互融互助,推动村屯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村级项目建设等纳入议事协商范畴,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大数据赋能,鹿寨县纪委监委借助廉情驿站“微权力监督平台”、财政“一卡通”系统等职能部门大数据系统,精准发现在产权交易、资金使用、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多报冒领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了该县农业农村局原党组成员、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原主任阳丰元为他人在农机购置补贴审批事项上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财物等问题,持续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