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5月08日

14年·5微米·一重器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特级技师、制造总监庞淇文讲述用匠心打磨大国重器的故事

庞淇文在查看刀具。 本报通讯员 唐幸 摄

人物经历:庞淇文,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技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制造总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身高1.8米的他,扎根数控加工一线14年,每天都在和冰冷的数控加工设备打交道,却用一颗火热的匠心,以微米级的精度打磨大国重器。

2025年4月28日,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天。

这一天,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有幸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份沉甸甸的殊荣。

看着手中的获奖证书,我激动不已。它见证了我从一名工程机械领域一线技能工人,用匠心诠释初心,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特级技师,进而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的“技能报国”之路。

2011年,从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毕业的我,成为柳工传动件公司的一名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跟着老师傅进入机械制造数控加工领域的“江湖”,通过操控数控加工设备、搭配“手里”的加工刀具,完成企业自主研发的变速箱、驱动桥、减速机等工程机械核心精密零部件的试制加工,实现设计到实物转化。

入行第一天,老师傅就告诉我,从事数控加工,精度与创新永远是努力的方向。因为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决定着产品的生命,产品在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状态下运行时,磨损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看着眼前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刀具库里,既有直径近500毫米的“开山”刀具,也有直径1毫米的迷你刀具,如何才能实现精准地掌控呢?

一个字,练!

下班后,厂里的老师傅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理论、编程、操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白天到深夜。传动件公司车间里的灯光,手指磨出的水泡,至今仍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这样不断地重复练习中,2012年起,我连续三届荣获了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工/加工中心职工组冠军。

也是在这样的重复中,我承接的工程机械核心精密零部件试制工作越来越多。在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中,我掌控的刀具从100多把到数百把,再到近2000把;加工精度控制从0.015毫米到0.01毫米,再到0.005毫米(5微米)……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次精度的提升,都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应对每一次全新的挑战。

2019年,柳工自主研制首台电动装载机,开创了国内工程机械电动化新历史,这背后凝聚着无数柳工人的心血。

以承担着将电机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关键角色的变速箱为例。当时,工程机械从传统燃油转向电动化,变速箱试制在国内没有借鉴经验,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由于电动工程机械产品变速箱转速的提升,箱体等关键部位加工精度也随之提高。

正是凭借着对近2000把刀具了如指掌,以及加工零件精度控制到0.005毫米的绝活,我们团队顺利完成了变速箱箱体壳体等关键零部件的试制,为锻造大国重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数控加工的队伍,我们能踏着创新的脚步一同前行。

2023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我和团队开展了80余项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和成果转化,突破了变速箱、驱动桥、减速机等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为实现公司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奋斗着。

新时代,大舞台。2024年,我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我知道我赶上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好时代。未来,我想继续深耕工程机械领域,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

--> 2025-05-08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特级技师、制造总监庞淇文讲述用匠心打磨大国重器的故事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4867.html 1 14年·5微米·一重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