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工程项目,在我眼中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雕琢’它,务必做到毫厘不差,确保其百分百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标准。”日前,在融安县桥板乡永柳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部一分部的钢筋加工厂内,刘飞一边全神贯注地检查刚制作完成的钢筋笼尺寸,一边语气笃定地说。刘飞,中铁七局三公司永柳高速项目部一分部副经理,曾荣获2023年度“融安工匠”称号。
2009年,年仅23岁的刘飞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中铁七局三公司位于河北石家庄的石环转体桥项目实习。十多年来,他先后投身福泉高速、仙南高速、广大铁路、永柳高速公路等多个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多次荣获业主单位、集团公司以及企业授予的先进个人荣誉。不仅如此,他还先后斩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2项省部级工法。
万事开头难,修路尤甚。从无到有的过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永柳高速项目地处荒郊野外,刘飞回忆起初到项目工地时的情景——荒无人烟,没有道路可供通行,车辆往来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连通信讯号都没有,堪称典型的“三无”工地。
然而,刘飞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怀着对企业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抱定“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赢一片口碑”的决心,始终坚守岗位,追求卓越。在施工现场,他严格推行标准化管理,切实落实首件工程验收制度,主动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专门成立项目安全质量监察室,严格执行工序三检制度。针对重点部位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工序,他深入钻研图纸,精心优化施工方案,细致制定作业指导书。从方案编制到现场实施,他亲自带头做好技术交底与方案比选工作,强化本质安全管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持续总结并完善现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有力促进了现场各工序的高效衔接,真正将工程项目当作艺术品般精雕细琢。
匠人匠心,铸就工匠精神。刘飞围绕加快项目生产速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关键问题,深入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团结同事,有计划、有重点且创造性地开展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活动。他十分注重成果总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锻炼出一批创新型技术人才,为项目和公司的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由他主导实施的多项课题研究,先后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施协工程建设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中铁七局三公司,犹如一个孕育劳模工匠人才的摇篮,而“融安工匠”这一殊荣的授予,正是公司近年来精心培育发展土壤,引领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华丽转身系列行动的生动写照。
本报通讯员 张华 谭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