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5月21日

“家门口”能买药 医保即时结算

——看柳州集采药品“进基层、进药店、进民营医疗机构”工作改革的“破”与“立”

市民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集采药品。

药店按规定设置集采药品专柜。

药店摆放集采药品目录清单展架。

村医使用平板电脑入户操作医保结算。

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下乡指导村医使用平板电脑。(市医保局供图)

老村医仔细记录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医保结算的操作步骤。 (市医保局供图)

近日,柳南区洛满镇顶建村卫生室村医韦忠燕为61岁的谭姓村民上门送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行动不便的谭姓村民,以往每月都需家人陪同到市区取药。如今,村医不仅提供上门诊疗送药服务,还能通过平板电脑现场完成医保结算——4种药品、28天的用量,该村民仅花费11.4元。这一暖心场景,正是我市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进基层、进药店、进民营医疗机构)工作的生动写照。

小小药片,承载着大民生。日前,自治区医保局调研组深入我市村卫生室、定点药店、民营医疗机构等基层一线考察后,对我市集采药品“三进”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调研组认为,柳州通过创新机制、构建长效体系,不仅显著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更探索出医保惠民新路径,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柳州经验”。这项走在全区前列的民生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破立并举”:既精准破解难点,又创新建立机制。

1.梗阻难通:集采药品“三进”困境

我市位于桂中腹地,因独特的山地地形,村屯分布极为分散。调研数据显示,全市超70%的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车程超过30分钟。在2019年集采药品落地前,基层群众面临“购药远、选择少、负担重”的用药困境。

以柳南区洛满镇洛村为例,当地乡镇卫生院虽配备部分慢性病药品,但品种极为有限。覃姓村民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每月到市区三甲医院购药,往返耗时2小时,此外还要承担额外的交通费用,长期下来经济与时间成本负担沉重。这也折射出集采药品在基层“覆盖难”的严峻现实。

在药品供应环节,各类主体也面临重重阻碍。零售药店方面,一名药店负责人直言:“集采药品利润微薄,一盒药利润仅有几毛钱,销售积极性严重受挫。”在利润驱动的市场环境下,集采药品“进药店”举步维艰。

民营医疗机构同样深陷困境。柳州二空医院执行院长黄华说,过去采购集采药品必须采取“先款后货”的模式,医院每年都需垫付大量资金用于药品采购,这对医院的资金流造成巨大压力,显著增加了运营成本,使得集采药品“进民营医院”困难重重。

监管层面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专业监管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智能化监管手段应用不足,难以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开展全面、实时的动态监管。药品储存条件是否达标、用药是否规范等关键信息难以精准把控,导致集采药品“进基层”后的监管存在盲区。

集采药品“覆盖难”“落地难”“监管难”等问题相互关联、层层叠加,如同锁链般紧紧束缚着药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影响基层群众用药的便捷性与可负担性,还制约着医药改革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亟待解决方案的出台。

2.创新破局:信息化打通“神经末梢”

面对重重困境,我市以破局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开启医保改革之路。

早在2015年,我市便率先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为基层村医统一配备平板电脑,并安装医保结算系统。村医可通过平板电脑随时随地为参保群众提供医保结算服务。到2018年,这一便民举措实现市、县、乡镇、村四级全覆盖,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诊时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彻底告别先行垫付报销费用的历史。

2019年,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及自治区政策,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使用在我市落地。我市迅速响应,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多部门协同联动:财政部门划拨专项资金配备平板电脑;卫生健康部门统筹信息化硬件改造;医保部门研发“村医通”落实系统建设,实现医保即时结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改革红利,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柳南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玉艳华说,2019年,该局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到7万元专项资金推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让近10万名群众在村卫生室购买到集采药品并实现医保即时结算,打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0年4月,全市启动村卫生室移动平板电脑系统全面改造,在原有医保结算功能基础上,新增集采药品管理、门诊特殊慢性病人员归档及报销等功能。

3.精准破题:机制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市医保局以关键举措精准破题,书写医保惠民新答卷。

2022年,我市获批成为全区唯一的集采药品惠民便民机制创新改革试点。为精准对接群众用药需求,市医保局组建专项调研团队,深入全市偏远村寨,全面摸排用药需求、药品配送渠道及医保结算数据;同时走访医药配送企业和连锁药店总部,为改革明确方向。在集采工作推进过程中,市医保局紧密跟踪进展,鼓励村卫生室和药店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药品供应,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为确保集采政策落地见效,市医保局同步强化宣传培训,大力开展“送培下乡”活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和一对一指导等多样化培训方式,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快速掌握集采政策要点及智能设备操作技能。经过系统培训,村医们不仅熟练掌握了集采药品使用规范,还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送药服务,真正实现“政策入户、服务到家”。

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平善村74岁的老村医杨宝胜亲历了这场医保改革。2020年,年近七旬的他在专家的培训下,初次接触平板电脑操作。为熟练掌握平板电脑操作流程,他将每个步骤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甚至开关机、屏幕滑动等基础操作都认真记录。杨宝胜感慨道:过去,村民买药需前往镇里药店,部分独居老人常因行动不便面临断药困境。如今,依托集采药品和便捷的医保结算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及时规范用药,既节省了交通费用,又保障了健康。

筛选适配的集采药品品种是破解基层用药难题的关键。为此,市医保局双管齐下:一方面与药品配送企业建立协同机制,发挥本土企业优势,强化终端配送服务;另一方面探索多元化回款方式,优化流程确保按时足额回款。通过“两手抓”,保障基层群众便捷购药。目前,全市已构建“城市中心仓+县区局域点+乡镇卫生院”三级配送网络,将偏远山区药品配送时间从3至5天大幅缩短至1至2天。柳州二空医院执行院长黄华说,目前,医院国家集采药品品种占比达40.5%,采购成本下降28%,实现了患者减负、医院结余留用的多方共赢。

4.民生答卷:看得见的幸福改变

改革成效在实践中持续显现。如今,全市乡村卫生室、药店、民营医疗机构等地,均按照“五统一”建设标准进行规范:统一悬挂标识、统一设置专区(柜)、统一采用双标签公示药品价格、统一进行销售价格承诺、统一公布监督电话,并配备集采药品和开展人员培训。

在城中区解放北路桂中大药房(北站店),“国家集采利民生 百姓受益看得见”的展架格外醒目。展架显示,该店13个品种已执行集采价,18个品种参照集采价自主惠民降价,最高降幅达88.59%。市民覃女士说:“以前要去医院排队购药,现在在药店就能以同样价格买到,方便多了。”店长钟求凤介绍,该店共有28种集采药品,部分药品价格降幅明显,以高血压常用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为例,价格从43.41元降至9.80元,降幅77.42%,药店供应的药品医保报销比例与医院一致,不仅缓解了医院接诊压力,为患者提供便利,药店客流量也有所增加。

我市聚焦“小切口”,推动医改实现“大突破”。“村医平板”搭载药库管理功能,乡镇卫生院与村医平板实现药库联通、库存同步、线上调拨、账实相符,形成药品流通闭环管理。截至今年2月,全市896家村卫生室实现集采药品、医保结算平板电脑100%覆盖,11家民营医疗机构主动选用集采药品,形成“公立 + 民营”协同发力的格局。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购药+报销”一站式服务,2022年至2024年,累计减少群众购药支出2800万元。

此外,基层管理实现从“人工盘点”到“数字赋能”的升级。市医保局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时查看全村卫生室药品库存和使用情况,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而村医也能通过平板电脑查询集采药品调拨和库存记录,定期盘点,做好进销存核对。

从大山深处的村卫生室到繁华市区的定点药店,从公立医疗机构到民营医院,我市集采药品“三进”工作用一个个生动故事诠释医保惠民初心,书写医保惠民的温暖答卷。

(罗妙 文/图)

--> 2025-05-21 ——看柳州集采药品“进基层、进药店、进民营医疗机构”工作改革的“破”与“立”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5718.html 1 “家门口”能买药 医保即时结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