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5月29日

4月至7月每天约有2000尾鱼实现洄游

——关注柳州首条仿生态鱼道、桂北首座鱼类增殖站

广西落久水利枢纽俯瞰图(标黄线部分为仿生态鱼道)。

融水苗族自治县水资源丰富,这里修建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广西落久水利枢纽,还建成了柳州首条仿生态鱼道、桂北首座鱼类增殖站。既发挥了显著的防洪作用与发电效益,又保护了流域生态。

广西落久水利枢纽鱼道于2021年建成。鱼道长约1.27公里,下游鱼道口与上游鱼道口的垂直落差约30米,鱼类从下游通过鱼道历时3天“翻越”数十米高的大坝洄游至上游水域。

“鱼类洄游产卵期在4月至7月,大量鱼类可以通过这条鱼道‘翻越’大坝,实现洄游繁殖。”广西落久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主任魏家明说,为了让鱼类实现洄游繁殖,大坝上游安装了拦鱼电栅,向水中发出电脉冲,把鱼类赶到鱼道出口,从而找到往下游的路径。在下游鱼道进口的位置设有喷淋设施,用声音引诱鱼类到进口的位置向上游洄游。

“监测数据显示,每天的洄游量约为2000尾,主要有侧条光唇鱼等29种鱼。”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监测中心生态室工程师闭增钊说。

鱼道水下监控画面里,洄游鱼儿在水槽中三五成群肆意游动,不时对着监控摄像头摇晃,萌态十足。

与仿生鱼道形成互补的,是位于广西落久水利枢纽下游400米处的桂北首座专业鱼类增殖站。这座于2022年建成的鱼类增殖站,配备了恒温孵化车间、生态模拟培育池等先进设施,重点攻克侧条光唇鱼、北江光唇鱼及波纹鳜等贝江珍稀鱼类的繁育难题,为濒危土著鱼种打开“重生通道”。

“鱼类增殖站模拟贝江冷水环境,通过调控水温、溶氧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市蔬菜副食品有限公司鱼类增殖站技术主管谢港潮表示。

目前,鱼类增殖站累计放流20万尾鱼苗,配合鱼道打通的洄游通道,减缓广西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除了鱼道监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还在坝址上游、下游对鱼类的种群结构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的结果是坝上和坝下的鱼类种群结构是一致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监测中心生态室监测员刘佳劲说。

本报通讯员

覃美  张程  报道摄影

--> 2025-05-29 ——关注柳州首条仿生态鱼道、桂北首座鱼类增殖站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6263.html 1 4月至7月每天约有2000尾鱼实现洄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