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千亩茶垄如青翠绸带缠绕山峦,云雾氤氲中弥漫着沁人茶香。茶农指尖翻飞采撷嫩芽,新炒的茶叶在竹匾中翻腾,时光在茶垄间舒展,文明于山野里吐芳。5月23日,布央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这片承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闪耀荣光的土地,正以茶为笔,饱蘸生态与人文的浓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写意。
布央茶山的厚重,绝非尘封的史册。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深掘“绿水青山”之宝,精心编织“茶旅融合”的金线。创新“三股联营”模式,让资源、土地与资金共振,村民变股民,将古老茶园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布央”“三省坡茗”等25个茶品牌如群星闪耀,2024年,布央村茶叶销售额达85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963元。返乡创业的布央村村民阿秀边泡茶叶边感慨:“从前翻山越岭卖茶难,如今游客追着茶香来,‘家门口’的茶园就像聚宝盆。”
茶香深处,文明新风如春茶般悄然萌发。布央村深谙精神沃土需匠心耕耘之道:村中设置劳模家庭家风家训展示区,将劳动光荣的信念熔铸进乡土基因。劳模后代讲故事声声入耳,全国先进生产者与自治区劳模的故事如春雨,滴灌着勤劳致富村民的心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燕能坚定地说:“劳模精神是布央村的根脉,更是乡风文明的活水源泉。”这份沁润心田的醇厚,亦需治理之智的守护。布央村借“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村”的东风,在鼓楼火塘边、群众夜话中凝聚共识,新修村规民约。“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的融合创新,让“一站四化”机制精准捕捉民声,布央人大代表联络站更因此荣获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集体。
文脉如茶,历久弥新。布央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底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鼓楼讲堂化作传承的熔炉。琵琶歌的清音、多耶舞的欢腾、侗戏的铿锵,将时代新风织入古老旋律。“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的暖流、全国春节“村晚”的欢歌、中国三江早春茶大会的雅韵……一场场文化大餐在此绽放,侗乡特有的文化自信如茶香般弥漫升腾,无声浸润人心。
全国文明村镇的荣光之于布央村,既是过往奋斗的璀璨结晶,更是催征未来的嘹亮号角。
石燕能说:“下一步,布央村将以茶为媒,以文铸魂,继续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道路上深耕不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本报通讯员 龙佳倩 梁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