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东良金桔种植基地,看到百余名务工群众在技术员指导下开展金桔摇花护理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季节性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精准对接:从“家门口”到“产业园”的无缝衔接
近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粤桂协作·广西融水兴苗零工市场(以下简称“兴苗零工市场”)组织的季节性专项就业活动,依托粤桂协作共建的兴苗零工市场平台,针对金桔花期摇花疏果、枝条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需求,开发了106个短期岗位,并通过“零工市场+基地+农户”模式,将就业岗位精准输送至易地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架起了一座连接千家万户与产业需求的“暖心桥”。
务工队伍中,来自苗美家园社区等易地搬迁安置区的群众占比超过60%,日均薪酬100元,农闲期增加了不少收入。
“通过兴苗零工市场的组织,我们从社区直接乘车到基地,全程有专人指导技术,收入稳定还包午餐,比过去自己找零工省心多了。”苗美家园社区居民梁大姐一边熟练地摇落多余的金桔花蕾一边说道。“出家门、上车门、进园门”一站式服务模式,已成为融水灵活就业的新常态。
全链条服务:小市场撬动大民生
据了解,兴苗零工市场自2025年5月15日揭牌以来,已迅速成长为苗山灵活就业的“智慧枢纽”,不仅集成就业登记、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劳动保障等八大功能,更创新设立“芦笙调解室”“苗锦服务岗”“就业回音壁”等特色服务,构建起就业“售后服务”闭环。据统计,今年以来,兴苗零工市场已累计输送灵活就业人员2300余人次,其中粤桂协作项目占比达35%,形成“季节性务工+技能培训+稳岗服务”的全链条就业帮扶体系。
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忠杰表示:“金桔摇花季是季节性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零工市场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一头连着群众的增收期盼。”目前,市场已与全县17个农业基地、6家民族手工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生产周期动态调整岗位供给。
地域特色:赋能就业服务创新
除了季节性就业服务,兴苗零工市场还针对易地搬迁社区特殊群体开发弹性就业项目,建设了“宝妈工作室”,目前已设立260个灵活工位,实现“带娃增收两不误”。
此外,兴苗零工市场还引入粤桂协作资源,定期开展无人机操作、直播销售等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务工人员的职业竞争力。
随着夏季水果管护、秋收农忙等季节性用工高峰的到来,兴苗零工市场规划将服务网络延伸至大年乡等劳务输出大乡,通过“县乡联动”进一步织密就业服务网,让更多苗乡群众享受到“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便利,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稳步增收。
本报通讯员 蒙成远
欧明熙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