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莘莘学子迎来了美好的暑期生活,我市快递站、图书馆、医院等处都有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身影,他们利用假期实践锻炼,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阅读增长知识,用有意义的事给自己“充电”。
假期打工挣生活费
7月4日,20岁的大二学生陆秋容正在我市某快递分拣中心做临时工。每天工作8小时,日薪120元,这样的生活她已持续一周。
“想赚生活费,也能给家里减负。”陆秋容边说边熟练地分拣包裹。分拣车间里快递堆积如山,她和同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否则会影响配送效率。
“第一天工作累得腰酸背痛,手上还磨出了水泡。”如今,她已适应工作节奏,还总结出了提升效率的窍门——通过快递单号前几位数字快速判断归属区域。
陆秋容计划做满一个月,赚的钱一半存作生活费,一半留给父母。她觉得,体验不同的行业,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记者发现,打暑期工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有的当游泳教练,有的在餐饮店兼职。这些社会实践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积累了课堂外的宝贵经验。
在历史典籍中增长见识
这个暑假,初一学生吕子恒选择与书香为伴。《中国通史》《苏东坡传》等历史书籍是他暑假阅读计划的重点。
每天上午9点,吕子恒准时出现在市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区。“读苏东坡的词,像在与千年前的智者对话。”谈及阅读,他眼中闪着光。
他制定了科学的作息计划:上午专注阅读3小时,下午进行篮球、骑行等运动。“历史书看久了需要活动,就像苏轼既爱写诗也爱登山。”他说。
“这个暑假他主动增加阅读难度,我们很支持。”吕子恒的父亲介绍,孩子从小酷爱历史,书架上满是青少年版的《资治通鉴》《史记》等。这个假期,吕子恒计划读完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相关书籍。他说,想先读懂中国,再去看世界。
暑期以来,像吕子恒这样“泡馆”的学生明显增多。除阅读外,游泳、围棋等学习项目也深受欢迎。
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志愿服务
“请问如何办理孕妇建卡?”7月3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门诊大厅里,一名孕妇焦急地询问。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江敏乐立即起身:“我带您去。”他熟练地为对方指引办理流程,解释所需材料。
这是江敏乐第三次在医院进行志愿服务。就读临床医学专业后,每个假期,他都主动到医院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熟悉医院环境,锻炼医患沟通能力。
江敏乐曾在生殖医学中心帮助过一名手足无措的孕妇完成整个产检流程。“她拉着我的手道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医者的价值。”回忆至此,江敏乐眼中有光。
如今,医院的科室分布图已深深刻在他脑中。从最初的简单指引,到现在能独立完成血压测量、基础咨询,护士们称他是导诊台的得力助手。
“志愿服务让我触摸到了医学的温度。”江敏乐说,在这个充满生命奇迹的地方,他用温情书写着成长的故事。
在我市,像江敏乐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在医院、社区课堂等地,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
全媒体记者 罗妙
实习生 韦湘瑜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