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07日

柳城沙埔镇发现100多年前山寨的残存石墙

山寨疑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

无人机航拍的残存石墙。

工作人员在石墙上展开调查。

长条石砌的拱门。

西门石墙上的孔。

在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娘娘山上,发现了几段由石头砌筑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残存石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7月3日,记者跟随柳城县博物馆馆长廖桂引上山探访,了解到山上曾建有山寨,娘娘山被当地人称为娘娘寨,这个寨子疑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

娘娘山上发现残存石墙

当天上午,记者沿着村民为种植桉树开辟的道路步行半小时后,来到残存石墙的东门所在地。

“这里就是东门。”廖桂引指着旁边一处破损的石墙说,这段石墙大部分已坍塌,只剩下残存的一小截。

廖桂引说,石墙分别建在山上的一个山坳,有东西两个城门,东门受损严重,西门目前保存完好,记者闻言加快脚步,前往一探究竟。

过了东门,往前再走一段陡坡,就来到一处平缓地带,沿路可看到一些散落的陶瓷碎片。在一水潭处,廖桂引停住了脚步,他说该水潭的源头可能是泉水,可能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的饮用水源。记者看到,潭内有水,但不深。

“过了水潭,往前走下了坡就到西门了。”廖桂引边说边在前方带路。果然,经过一处陡峭的石路,一段数十米长的城墙就映入眼帘。城墙最低处为一个由长条石砌起的拱门,门洞宽约1.5米、高约3米。门洞内安装有一块门槛石,上有5个圆形插销孔。在门槛石上方的条石上,有5个方形的孔,旁边还有门栓孔。

廖桂引说,西门的构造很牢固,在门洞内插上插销,再关上门,从石墙外就难以进入城墙内。

“从城门处开始往上,石墙会慢慢变小。”廖桂引说,原城墙呈闭环分布,总长1.5公里,经核查发现,目前东门有破损石墙约20米,西门处石墙约150米,最宽处约3米,最窄处半米左右。

传闻石墙内有金条?

“以前这座山是没有名字的,后来被称为娘娘山。”今年72岁的古仁村村民罗祖平称,以前石墙围筑的区域建有山寨,名为娘娘寨,原有的几十间房子后来都倒塌了。他小时候还在娘娘寨放牛,当时东、西寨门保存完好,大家将牛牵入寨内,将东、西寨门关起来,任由牛在寨内吃草,不用担心牛会跑丢。

罗祖平说,以前山上有两口泉,水源比较丰富,但后来找不到了。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有日本侵略者住在山寨内,还逼迫村民挑粮食上山供他们食用。待日本侵略者走了之后,听说还有村民上山去找藏在石墙内的金条或手榴弹,是否真的有人找到他不得而知。不过,他知道有不少村民撬开城墙石头去抓蛇或采野蜂窝。正因如此,石墙遭到了破坏。他希望相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对残存石墙进行保护。

疑为太平天国起义军驻地

关于沙埔镇古仁村的来历,有说法称古仁原名古人,因村西山腰上有一块似古代人的石头,故名。后“人”误写成“仁”。自有新古仁村后,群众便将原古仁村称为老古仁。

廖桂引称,残存石墙所在的娘娘山,位于古仁村,山的另一头连着沙埔镇上雷村,乔老苗的起义军曾在此活动过。从这一点看,娘娘寨与乔老苗应该有一定关系。

关于乔老苗,记者在柳城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找到相关介绍。乔老苗(1826-1858年)为柳城县洛崖乡田洞山仪村人,原名九苗,因受族中富户歧视改称老苗。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早年习得多种手艺与武功。咸丰二年(1852年)与肖亚记组建洪胜堂武装,提出“顺天行道,借富救贫”口号,联合多支义军建立根据地,实施“夺田归农”“开仓赈济”政策。

廖桂引说,因当时乔老苗曾追随太平天国军,这支起义军应当算是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一部分。由此可初步推断,娘娘寨有可能是太平天国起义军驻地。不过,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考究。

“计划将石墙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廖桂引表示,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他们根据村民反映的情况,对残存石墙进行核实,接下来将根据相关程序对娘娘山上的残存石墙进行保护,以便更好地研究当地历史文化。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实习生 李镇江 报道摄影

--> 2025-07-07 柳城沙埔镇发现100多年前山寨的残存石墙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8609.html 1 山寨疑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