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先手棋”,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今年上半年,柳江区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精准滴灌”的服务,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民生保障等多维度发力,重点事项平均压缩办理环节71%、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17%、“全城通办”办件量9994件……一个个数据背后,是柳江区以“软环境”锻造“硬实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具体实践。
精准服务 夯实发展根基
近日,柳江区工人文化宫(职工之家)装饰装修项目报建员陆酒在该区政务服务中心“周末预约办”专窗,顺利领到项目施工许可证。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从递交申请到获得施工许可,仅用时16个小时,让柳江区行政审批“再提速”。
今年上半年,柳江区各大项目顺利推进,各企业生产马不停蹄,这得益于柳江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服务环境,落实惠企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近日,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率队到企业走访调研时作出了明确指示。
今年上半年,柳江区以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为主要抓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面向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让“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的重点事项平均压缩办理环节71%,减少材料70%,减时限76%,减跑动90%,“全区通办”办件量1538件,“全城通办”办件量9994件,有效解决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难题。与此同时,该区还设立“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综合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时长压缩17%、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时间压缩4个工作日,并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为辖区15个项目提供“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平均每个项目实现提前124天开工建设,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便民利民 彰显民生温度
“孩子读书的事终于有着落了!原本担心周末办不了手续,没想到柳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加班协调,流程清晰高效,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近日,前来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的练女士难掩感激之情,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连连点赞。
这只是柳江区优化营商环境、践行为民服务的一个生动实践。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上半年,柳江区以打造“江来办”政务服务新标杆为核心,将“柳江倾情办,民声即刻应”核心理念融入服务全链条,大力推行“周末预约办、下班延时办、有困难上门办”的“三办”服务机制,切实为群众解决难题。截至目前,该服务累计办件量已突破2500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同时,以深化乡镇职责清单和帮办代办机制为抓手,健全区、镇、村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组建衔接有序的帮办代办队伍,通过组建“流动服务站”等方式,推动基层服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帮办”转变,上半年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超300次,让政务服务更贴心、更暖心。
服务升级 赋能企业发展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日,柳江区新兴工业园区医保驿站揭牌仪式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该医保驿站的成立是医保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延伸,将优质医保服务送到企业和职工“家门口”,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设立医保驿站,是我们深化医保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我们把医保服务直接送到企业门口,让企业和园区职工少跑腿、快办事,提升服务质量,让大家感受到医保服务的温暖与高效。”柳江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韦虑表示。
今年上半年,柳江区坚持抓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综合柜员制”融合,开启医保服务新模式,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切入点,常态化开放3个及以上综合服务窗口,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实现综合业务窗口人员业务技能由“专办”变“通办”,持续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上半年,共受理柜台业务8398笔,机构业务办理41031件,群众满意率100%。
同时,该区还简化医保经办流程,针对企业职工医保参保登记、变更、注销等高频业务,推行“即时办”“当日结”,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完善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医保业务“不见面办理”,支持参保信息查询、缴费凭证打印等功能全程线上完成;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医保政策宣讲会,重点解读参保缴费、待遇报销、工伤医保衔接等企业关注的内容,并发放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手册,将医保服务融入企业发展全周期,增强企业获得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通讯员 王海力
余露 曾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