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11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古砦仫佬族乡推动民族团结综述

被九万大山余脉温柔环抱的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素有“北乡垌”之称。湛蓝的融江奔流而过,滋养着这片沃土,成就了古砦“粮仓”之美誉。青山绿水间,这片土地正以“各美其美”的自信,写下“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民族团结答卷。

“稻花经济”鼓了群众荷包

盛夏的古砦,稻花香气漫过田埂,古砦现代粮食核心示范区的绿浪与远处的青山相接,千年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此交融共生,编织出多元业态的现代农业图景: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区、富硒大米生态种植区等六大功能板块,构建起集高效种植、加工集散、生态游乐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古砦现代粮食核心示范区的3000多亩稻田,实现了95%以上机械化种植,从育秧到收割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2024年,水稻产值突破1.06亿元,“古砦大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稻穗的分量,直接体现在乡亲们的钱袋子里。2015年到2024年,古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138元跃升至20020元,翻了一倍多。而“稻美古砦・甜野香村”生态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全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000万元,红枫林与稻花飘香景区跻身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稻花经济”辐射至三产融合领域。

闹心牧场变成团结大舞台

傍晚,古砦仫佬族乡民族文化广场上的青石板被夕阳镀上金边。在面积17.2亩的广场上,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广场舞的欢快旋律、孩童的嬉笑声交织成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周边4个村屯争执不休的牧场,每年引发多起边界纠纷。

“要让土地生金,先让人心齐顺。”乡干部回忆,为破解僵局,专职调解队带着“搁置争议、共享共用”的方案一次次进村入户,在田埂上长谈,在火塘边讲利弊。终于,村民明白:一座共用的广场,远比分割的牧场更有价值。如今,这里年均举办百场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舞台”,昔日的“烫手山芋”变成了滋养情谊的“幸福场”。

广场旁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灯火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古砦仫佬族乡曾有5个贫困村(含2个深度贫困村),如今,115户461名群众走出大山,住进了配套齐全的新家。工厂车间就在安置点对面,学校、医院步行可达,基本医疗全覆盖,义务教育零辍学……“住得安心、稳得下来”从墙上的标语变成了生活的日常。

“上门帮”“主动办”显温情

古砦仫佬族乡便民服务中心的墙上,仫佬族织锦纹样与“一次性告知清单”相映成趣。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古砦创新打造“政砦办”133政务服务品牌,破解山区群众办事难,让“民族团结+政务服务”生根发芽。

针对外出务工多、留守群体文化有限、进城办事难等现实,古砦联合县行政审批局构建直达民心的服务模式。135个网格如毛细血管深入村屯,1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成前沿哨所。网格员田间地头收集需求,推动县乡村三级事项网格联办,偏远诉求即时响应。数字化“快办”让数据代跑,村民在村头即可办成事:2025年上半年,51人次在线办理生育登记,52件采伐审批线上出证,27015人通过手机缴医保。多元化“易办”更显温情,“上门帮”团队已办采伐证83件,为不便群众代办195人次,延时服务解“跑空”之忧。

大户村便民服务站里,人大代表、政务人员、企业专员各司其职。19家企业的环保、用地等7项难题被“主动办”专班一一破解,多语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用仫佬语耐心解释政策。这些带着民族温度的服务,是柳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生动注脚。

民族团结故事还在续写

走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峰村,民族团结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出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的共生画卷。

民族团结食堂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四减四增”模式(减成本、减负担、减攀比、减顾虑,增自信、增团结、增互助、增活力)让这里的宴席既节俭又暖心——减少了攀比负担,增添了互助情谊,杯盏之间流淌的都是邻里情。村里的“奖学会”声名远播,最初村民用零钱奖励学生,到如今可发放千元奖学金。在这份鼓励下,大学生越来越多,比学赶超的风气让整个村子都充满活力。

云峰村每年都举办社节、牛诞节、丰收节等,尤以农历四月初八牛诞节最是热闹:村民为牛沐浴挂红,祠堂里摆上猪头、酒肉、五色糯米饭祭拜“牛神”祈福。祭祀毕,百家宴开席,村民热情邀客,各族群众围坐长桌,欢笑声漫过村庄。

从稻浪翻滚到笑语飞扬,从古砦粮仓到团结家园,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通讯员 吴再丽 林宏毅

--> 2025-07-11 ——古砦仫佬族乡推动民族团结综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8946.html 1 稻花香里说丰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