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
据《柳州日报》报道:“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荔枝降价的图片,有的甚至低至2元/斤。目前荔枝品种丰富,市场供应充足,大量市民争相购买。”(详见2025年7月7日6版)笔者以为,荔枝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古时宫廷专享到如今“白菜价”的全民共享,恰是技术进步、农业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今年的荔枝比大米还便宜”“现在荔枝真是白菜价”……曾经,荔枝与车厘子、榴莲、蓝莓、阳光玫瑰葡萄等,被消费者视为“贵族水果”,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荔枝销售价格更加亲民首要原因是产量的激增。据《人民日报》6月24日报道,“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约752万亩,全年总产量有望达到345万吨,同比增加1倍。”尤其是广东、广西、海南等主产区,气候条件适宜,荔枝成花率高,挂果率创新高,使得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这直接推动了荔枝销售价格的下降。
荔枝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技术进步是最根本的驱动力。现代农业科技在品种改良、种植管理、保鲜储运等环节的不断突破,大幅提升了荔枝的产量与品质。耐储运新品种的培育解决了“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保鲜难题。同时,电商平台的崛起和社区团购的普及,通过“产地直采+冷链”的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让果农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进一步压缩了流通成本。科技的进步使其从地域性、季节性产品转变为大众化消费品。
然而,荔枝销售价格的大幅下降在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同时,也倒逼产业升级——果农不得不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提高品质与品牌建设,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更大市场份额。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高品质、特色化的荔枝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提供支持,如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发展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收储调节机制和农业保险机制,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