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13日

柳江上的“清道夫”

保洁人员清理成片的浪渣垃圾。

“小暑小暑,上蒸下煮。”在骄阳似火的时节,仍有无数奋斗者在高温下挥汗如雨,维护城市正常运转。

洪水消退后的柳江,冲锋舟忙碌起来,身着橙色救生衣的水上保洁人员开始“大扫除”。他们被称为柳江上的“清道夫”,在超过35℃的高温下作业,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打捞河面上的浪渣垃圾,身上的衣服反复被汗水浸湿。7月10日、11日,记者登上冲锋舟,体验这份工作的不易。

上午9时,记者穿上救生衣后,在白沙大桥至凤凰岭大桥一带水域,与市水上保洁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佘柳政一同登上了冲锋舟。河面上,几条冲锋舟来往,船尾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保洁人员有条不紊地清理浪渣垃圾,他们说,这段时间每天早上7时30分就开工了。

“每当洪水消退后,大量浪渣垃圾从上游冲下柳江,淤积在河道两侧,这段时间保洁人员加班加点,但还是清不完。”在凤凰岭大桥桥底水域,佘柳政指着一摊浪渣垃圾说。由于常年从事水上保洁工作,他的肤色看起来比普通人更黑,手臂也有晒伤脱皮的痕迹。

不少市民认为,水上保洁与水打交道,工作起来不会太热,其实不然。记者在冲锋舟上感受到,河水经过阳光暴晒,产生的水汽与江面上的热浪混合,扑面而来的风又闷又热,短短十多分钟,后背就已经湿了大半。但这些对于水上保洁人员而言,却是家常便饭。

佘柳政说,高温天气极大增加了水上保洁人员的工作强度,穿着密不透风的工作服、戴着草帽,河面像块巨大的反光镜,反射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中暑的事情时有发生,保洁人员一个上午“灌”下去三瓶1.5升的水都是正常的。

最让人感到吃力的是,经过阳光暴晒的浪渣垃圾,有的散发出浓烈的异味,稍微靠近点就能让人作呕。在狭小的河道空间,大型机械船进不去,只能靠人工清理。

“来搭把手,用钩子先把亲水平台底部的垃圾勾出来,再用网兜捞起来。”记者配合保洁人员龙杰清理浪渣垃圾。在冲锋舟上,由于“底盘”不稳,手臂需要更加用力;但发力过猛,又有可能会坠船,可见清理水上垃圾的确是一门技术活。

一个网兜净重近10斤,浪渣垃圾掺杂着水,如果装满一个网兜,重量有可能超过20斤,一捞一摆,需要很大的臂力。记者体验两三个来回后,手臂已经开始发酸,很难想象这些水上保洁工人每天要循环往复近百次这样的动作。

“我们每条船作业都是两个人,一个人掌舵一个人打捞,累了就换岗继续作业。”龙杰说,每个保洁人员都要掌握开船技能和进行打捞作业,工作强度上没有差别。说话间,龙杰拿起水瓶“咕噜咕噜”地喝起来,记者掏出手机查看,显示实时气温虽然只有32℃,但体感温度至少超过了35℃。

11时许,头顶的阳光毒辣,保洁工作不得已被叫停。趁着休息时间,记者看到保洁人员的救生衣已经湿透,深色的工作服上也沾有汗液析出的盐渍。记者当日体验穿的是短袖,手臂的皮肤经过长时间阳光暴晒疼痛发红,仿佛被火烧过一样。

佘柳政说,柳江冠军水质的背后,凝聚着水上保洁人员的汗水,清理打捞河道垃圾虽然辛苦,但看到沿岸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主动劝阻向河道扔垃圾的行为,他们感到很欣慰。

记者手记:保护好柳江一湾碧水不易,维护好河道日常干净整洁更难。在此次体验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保洁人员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不叫苦、不喊累,即使身处高温环境,仍然坚守岗位,用汗水和努力守护柳江水质“金字招牌”。无论是路面保洁还是水上保洁,这些平凡英雄的坚韧身影,都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全媒体记者 李斌

实习生 甘甜丰 报道摄影

--> 2025-07-13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9052.html 1 柳江上的“清道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