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拉玛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区到中越边境智慧口岸,从鄂尔多斯煤矿基地到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柳东物流中心……柳产无人驾驶汽车正加速驶向全国各地的景区、工业园、物流基地等,积极拥抱“未来市场”。
7月11日,对于柳产无人驾驶汽车而言是特殊的一天。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柳产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牌照的小车从此可以从封闭场地转入开放道路行驶。这必将在柳州乃至广西工业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是国内各类无人物流车、充电车、观光车的“聚会”。来自全国的多家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领域科技公司带着产品汇聚柳州,与本地车企共谋未来。透过这场活动,记者感受到,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蓝图更加清晰。
聚焦一批牌照发放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上半场“电动化”如火如荼,下半场“智能化”也日渐激烈。去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超越燃油车。今年,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逐步驶上快车道。
其实,柳州对智能化汽车的探索早有端倪。
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的新宝骏Valli车型获得了全国首批、西南地区首张高速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2022年,全国第一张针对公开道路入厂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重卡测试牌照发放给东风柳汽乘龙H5智能网联电动物流车。
这一次,我市为多家企业颁发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意味着广西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从封闭场地测试阶段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
拿到牌照后,广西翃芯科技有限公司将加快探索快递物流、无人巡检等应用场景的步伐,解决从网点到驿站的配送问题。广西翃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予旻表示,企业将与本地车企在物流、无人巡防、医疗、救援、农业等领域合作探索无人车开发,共同推进广西无人智能行业发展。
聚焦一批场景打造
现场,记者了解到,多项产品在物流、清扫、医疗配送等商业化场景均得到广泛应用,上汽通用五菱的无人观光车进驻克拉玛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区,实现科技与风景共舞;东风柳汽L4级智能物流车累计驰骋2万公里,依托车路协同技术为港口、园区场景商业化“铺路”;广西汽车集团与翃芯科技联合开发的巡检车,凭着AI视觉监测实现24小时全天候预警,为夜间作业筑起“安全屏障”;广州赛特智能的医疗配送、无人清扫机器人,在30多个城市获得应用。
市物流协会执行会长吕镇书谈及,应用无人驾驶车辆,不费油,绿色低碳环保,有利于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下一步还将在学校、企业、行业推广更多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场景,培育AI人才,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柳州,争取更多AI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
市大数据发展局局长李玉辉介绍,下一步还将持续拓展多元化商业运营场景。鼓励各车企、生态企业积极参与场景测试与应用,在我市范围内适时部署无人配送车、无人售卖车、无人清扫车等产品,在公路货运、末端配送等典型场景中提供应用服务。
聚焦一波尖端科技
近两年,我市各大车企与科技公司均在加快探索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积极做好技术储备,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新市场。
“我们的无人驾驶车辆,通过全车4颗固态激光雷达,融合高清视觉摄像头的感知系统,实现360度无死角环境感知与轨迹精准控制。针对景区、机场等复杂路况,内置红绿灯识别、智能避障、障碍物绕行及智能跟车算法,还支持显示屏触控、语音提示及车辆信息查询,兼顾乘坐舒适性与可靠性。”上汽通用五菱总技术官刘昌业介绍。
“我们与广西翃芯联合开发的多功能无人驾驶巡检车,集成AI视觉监测技术,实现24小时全天候巡逻预警,极大降低人员夜间工作风险。”广西汽车集团总经理陈晓峰介绍。
可以跟着人平稳前行的智能跟随高尔夫球车,可以自行充电的移动充电车,认真清扫地面的无人驾驶清扫车……活动现场,各类无人驾驶汽车展示着自己的本领,科技感十足。
市科技局局长管伟荣介绍:“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发展日新月异,柳州科技系统在这方面不能观望,不能等待,必须主动出击,下好先手棋,我们将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难得机遇,推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场景垂类模型的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以人工智能+赋能柳州各行各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和现代制造城。”
聚焦产业未来前景
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汽车被视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最好的载体之一。
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主战场,柳东新区已组织建成智慧路网186公里,以场景释放市场需求,激发产业活力。
东风柳汽副总经理展新表示,东风柳汽已完成L4级乘龙H5智能物流车项目,通过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集成技术的突破,为港口、园区场景商业模式落地奠定基础,未来还将投入花岭物流园项目,进一步验证商业模型。“今年我们与玄通集团将完成200辆园区无人重卡投放。同时,我们还加快推动低速无人物流车(菱智ROBOVAN)的项目,实现物流干线到支线的智能运输全流程闭环。”
作为无人驾驶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赛特智能已研发推出医院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驾驶清扫车等系列产品。企业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李良源表示:“柳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起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与腾飞提供了丰沃土壤。赛特智能将与本地企业紧密合作,争取下半年将生产线落地至北部生态新区。”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梁焕强表示,我市将不断加快推动产业链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坚持创新驱动,突破智能驾驶、底盘制造等关键技术;深化产业开放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规模。”梁焕强说,同时,我市还要持续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环境,汇聚各方力量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荣瑶 荀诗媛 黄蕊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