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13日

柳城彩调:古调新声正青春

周锡生夫妇在村里设立公益少儿彩调班,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免费教孩子们彩调。

孩子们在周锡生夫妇的指导下学习彩调。

在柳州市鼓山公园,何秋萍(右三)带着小戏迷与身穿印尼传统服饰的叶娜雅交流彩调。

周锡生向舞蹈老师传授柳城彩调。

周锡生带着6岁的小戏迷练习彩调。

周锡生整理彩调的道具“草龙”。

小戏迷在周锡生家的院子里练习彩调。

扫码观看视频。

盛夏七月,阳光灼热。7月12日,柳城县靖西村窄巷深处,一间由民房改建而成的排练室里,锣鼓在每日清晨准时敲响,孩子们清脆的唱腔穿过小院围墙,乘着夏风飘向远方。一群小戏迷跟着76岁的周锡生老人学习彩调,一招一式,惟妙惟肖。这一刻,非遗传承变得具象化了。

作为广西地方传统戏剧,柳城彩调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锡生是该项目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几何时,柳城彩调陷入沉寂。2009年,时任广西彩调剧团编剧的周锡生踏遍十里八乡,他忧心忡忡地发现仅存不足百位老人会唱彩调。一声叹息后是毅然行动:2010年,他与妻子何秋萍回到靖西村,创办“老还童”彩调剧团,抢救这缕乡音。

剧团成立之初,由于没有排练场地,夫妻俩只能在学员家“打游击”。最终,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两位老人咬紧牙关,将自家老宅改造成彩调室内排练厅和室外排练场。何秋萍告诉记者:“排练厅的砖头都是我俩用翻斗车一车车推回来的。”当节能灯第一次在排练厅亮起,彩调的希望也随之被点亮。

自家改成剧团后,一个更加“痴狂”的决定诞生了:2013年,周锡生夫妻俩在村里设立公益少儿彩调班,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免费教孩子们彩调。周锡生笑眯眯地抖开折扇,扇花如蝶翻飞,瞬间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第一期招来的18个孩子,最小的仅4岁。老两口手把手教“手眼身法步”,何秋萍还当起“临时奶奶”,烧火做饭照料午休。

十几年来,他们耗尽毕生积蓄,甚至将儿女给的赡养费投入其中。有人替他们算过账:仅服装、道具和水电杂费,每年就要倒贴近3万元。“痴就痴吧!”周锡生望着排练场上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眼中含光,“这些娃娃,就是彩调的火种。”

2019年夏天,在上海戏曲舞台上,9岁的韦寅洁一个干净利落的“鹞子翻身”技惊四座。他与搭档表演的《四门摘花》,一举为广西彩调实现了全国“小梅花”金奖零的突破!台下的周锡生老泪纵横。一朵又一朵“小梅花”次第绽放:谢梦萱、邓新宇登上中国—东盟戏曲舞台,徐丽媛成为柳城彩调第三位全国“小梅花”金奖得主……

如今,公益少儿彩调班已办至第六期。经周锡生夫妇多方奔走,柳城县多所中小学响起了彩调声。2024年,外国友人慕名前来拜师,靖西村首次响起了彩调的“洋腔”。

周锡生告诉记者,再过十多天,他们将带着这群小戏迷前往湖北省黄冈市,参加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

两位古稀老人的坚守,只为点燃传承之火。临别时,两位老人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我们正在计划把家里的另外一个院子改成柳城彩调陈列馆,希望这项传承了300多年的非遗能被更多人看见。”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报道摄影

--> 2025-07-13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9063.html 1 柳城彩调:古调新声正青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