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间,一场绿色变革在融安县悄然展开。融安垃圾发电项目是广西投资集团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该项目通过吸纳城乡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给城市输送电和热,为推进“双碳”工作、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从填埋到焚烧:
垃圾处理模式迭代升级
清晨,垃圾收集车前往长安镇大巷村山脚屯地埋式垃圾收集点装载垃圾。每天早上,密闭式垃圾运输车穿梭于融安县城和乡村道路,这些运输车每日将全县约490吨生活垃圾运往发电厂,标志着融安县传统填埋模式转型成果持续巩固,迈入清洁能源利用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垃圾填埋环境污染风险大,占用土地多,还存在各种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垃圾问题,融安县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把生活垃圾变成发电燃料,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可以发电生产电力和热能。
在位于浮石镇融安·广西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内的广西广投康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融安垃圾焚烧发电厂卸料大厅,运输车将垃圾倾泻至巨型垃圾库进行发酵处理。通过自然沥出渗滤液,经过一周左右的堆积发酵后,机械手将发酵垃圾送入焚烧炉。“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焚烧技术,炉膛温度始终保持在850摄氏度以上,确保垃圾充分燃烧。”广投柳电公司副总经理、广投康恒新能源董事长李石德介绍,项目每小时可发电12兆瓦,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3000万千瓦时,2025年1至6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达3175.65万千瓦时,产值1554万元。
能源循环利用:
蒸汽供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能源合理利用,发挥更大效能,在广西广投康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融安垃圾焚烧发电厂汽轮机房内,高速旋转的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剩余蒸汽则通过管道输送至融安·广西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内的香杉板材生产企业,降低香杉板材企业生产成本,又实现热能的更好利用。这一能源循环模式不仅提升了发电效能,更直接惠及下游企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项目已向12家企业输送蒸汽9379.1吨,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并推动园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改用稳定清洁的蒸汽后,安全生产和环保效能大幅提升,企业更有信心加大技改投入,走绿色发展之路。”融安大森林木业副总经理卢松表示,蒸汽供热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持。
生态与工业同频共振:
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从垃圾填埋到资源再生,融安县以垃圾发电项目为支点,探索出一条“农转工”的绿色发展路径。在这里,现代化厂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展现着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我们正在规划和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整合生物质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构建多元化绿色能源体系,预计2027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融安县发展改革局局长李燕回介绍说。
融安县的实践证明,以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循环利用,既能守护绿水青山,也可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当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发展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本报通讯员 罗洁芳 卫纲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