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庄子莹、实习生赵洋梅)近日,我市一名11个月大的婴儿因突发剧烈呕吐、腹痛被紧急送往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家长称孩子在半天内呕吐超10次,无法进食,腹部膨胀且拒按。经超声检查,发现导致婴儿生病的“元凶”竟是一颗在肠道内膨胀至乒乓球大小的“水宝宝”玩具,造成完全性肠梗阻。
“水宝宝”(别名海绵宝宝、水晶球)未泡水时仅米粒大小,色彩鲜艳如糖果,极易吸引婴幼儿注意力,一旦接触水(包括消化道内的液体),会迅速膨胀,直径可增大10倍以上。婴幼儿误食后,“水宝宝”在胃肠道内持续吸水膨胀,会像“水球”一样堵塞肠管,引发剧烈腹痛、呕吐等梗阻症状;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腹膜炎,甚至引发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据家长回忆,婴儿的哥哥近期在玩“水宝宝”,推测幼儿因好奇抓取后误食。
幸运的是,超声检查精准定位肠道内圆形无回声团块,为诊断提供了关键依据。随后,婴儿被转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由该院消化专科副主任医师黄建勋通过急诊胃镜手术取出膨胀的“水宝宝”。术后,婴儿恢复顺利。
医生表示,若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腹胀拒按、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可能是吞食异物的“求救信号”,须立即送医。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切勿催吐或喂水喂饭,应携带疑似误食物品就医,优先选择安全无辐射的超声检查,为诊疗争取时间。
“3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接触带小零件的玩具,购买时看清标识。”医生提醒,“水宝宝”“磁力珠”等玩具,于婴幼儿而言,安全隐患远大于娱乐价值。此外,像硬币、纽扣、小零件等物品须放入带锁抽屉妥善收纳,避免孩子抓取;给婴幼儿喂食枣、葡萄等食物前务必去核,坚果需碾碎后再喂,减少误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