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庄子莹、实习生邓新锐报道摄影)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今年三伏天为30天“短三伏”,将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韩萌,为市民详解三伏天养生要点、如何抓住“冬病夏治”黄金期。
韩萌说,三伏天时长由节气与干支纪日排列决定,遵循“夏至三庚便入伏”原则。今年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7月20日,由此开启初伏,且中伏仅10天,故整个三伏天共30天。“无论30天还是40天,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她表示,“短三伏”养生需更注重精准性,把握每个阶段的调理重点,避免因节奏拖沓影响效果。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经典手段,贴敷时间备受关注。韩萌说,今年初伏为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为8月9日至8月18日,建议每伏前几天进行贴敷,每次3至6小时,老年人、儿童及体质偏虚者可缩短时间。“部分人贴后会轻微起泡,只需清洁创面防感染即可,不用过度紧张。”她提醒,三伏贴需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
饮食上,三伏天阳气外越、内里偏虚,需兼顾“解暑”与“养阳”。“湿热体质者可多吃西瓜、苦瓜、绿豆汤等清热解暑食物,忌辛辣、油腻及温热性食材。”韩萌说,“气虚、阳虚、痰湿体质者切勿贪凉,可适量吃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搭配山药、茯苓、陈皮等健脾祛湿食材,减少甜食与油腻摄入。”
运动方面,借助三伏天阳气升发之力,能缓解痰湿、血瘀、寒凝等问题。韩萌提醒,运动需讲究方法: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以散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防止过度耗伤阳气与津液。
此外,高温易导致入睡难、深度睡眠减少,甚至引发“情绪中暑”。韩萌建议,睡眠调节上要合理使用空调、风扇,保持室内通风,选用凉席等透气床品;情绪管理可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静心,烦躁时转移注意力;饮食上适量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帮助清热安神。
“最近有不少市民前来医院预约三伏贴,或是咨询三伏天养生方案,大家对‘冬病夏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韩萌表示,三伏天养生核心是“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作息、饮食与运动,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