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18日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廖彩吉

60余万产业工人是柳州工业的脊梁。当前,柳州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构建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体系,这对产业工人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需要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企业赋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柳州建设制造强市注入持久动力。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数字人才。

既懂数字技术又懂行业技术、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数字人才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打破职业教育的学科壁垒,推动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和研究项目,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课程嵌入专业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职业技能,提高柳州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和柳州产业发展互补互融,紧密对接柳州汽车、机械、钢铁等支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数字技术等前沿学科领域,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支持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工学一体化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积极凝聚职业院校、企业、工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职教新生态。

坚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企业应构建“技能价值认同”的文化生态。建立基于技能贡献的薪酬体系,将技能水平与职业发展、薪酬待遇挂钩,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增强技能提升的吸引力。通过选树技能标兵、举办技能比武大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创新的氛围,树立“技能优先”的价值观。企业还要加强打造系统化的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要拓宽培养方式、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让产业工人能“走出去”,到先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习,掌握行业前沿科技。要提供多岗轮训、挂职锻炼等机会,提升产业工人的知识技能。还应完善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健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技能人才参与技术创新攻关与应用,构建“培训—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培养机制。

坚持激发产业工人创造活力,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者,在促进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产业工人创造活力要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优化行业、企业等多层次劳动和技能竞赛,以竞赛为平台,提升产业工人在多场景中运用创新技术的综合素养。还要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建设。采取“技师+工程师”团队合作模式,发挥创新工作室师带徒作用。激发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潜能,引导和支持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提高各种类型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能力、创新成果管理能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创新联盟,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实现“聚合效应”,组织开展产业工人创新实践、专利申报、成果转化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同时,需加强产业工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等组织推荐工作,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工人创新融入企业研发链条、国家创新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 2025-07-18 □廖彩吉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9345.html 1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