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清晨5时许,晨曦微露,柳城县凤山镇旧县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覃韦保就和爱人一起上山割竹笋了。他要赶在村委上班时间前,尽可能帮家里多割些竹笋。
“村委的工作不能耽误,割竹笋必须早早出门。”覃韦保说,从7月开始,他种植的40多亩竹笋已收割多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割竹笋,中午下班后再赶回来,开车将已剥了笋壳的竹笋运到酸笋厂销售。竹笋量大时,他就请人帮忙收割或运输。暑假时,女儿和儿子也时常帮忙剥笋壳。
覃韦保说,20多年前,他就开始在荒山上种植竹笋。那时候,他种植的竹笋不多。后来,随着柳州螺蛳粉广受欢迎,赋予柳州螺蛳粉“灵魂”的酸笋产业越做越大。他从中嗅到商机,于是,租下距离家不远的一片荒山,加上自家的山头,一口气种下40亩本地大头竹。
“第二年就有竹笋收,第三就迎来丰产期。”覃韦保说,他种植的本地大头竹竹笋,不仅个头大,采收期也长,只要雨水充足,每年可从7月采收到10月中旬,平均每亩可采收新鲜竹笋三四千斤,按照目前收购价每斤1.2元(剥了笋壳的竹笋),每亩的收入就有三四千元。
覃韦保在村委工作了10多年,在尝到种植竹笋的甜头后并没有忘记乡亲。他号召村民跟他一起种植竹笋增加收入。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他家所在的旧县村头洲屯,先后有近10名村民跟着他一起种植竹笋上百亩。
村民覃立军就是其中一个。他说,覃韦保不仅带领大家种植竹笋,在种植前帮大家联系笋种,到收割竹笋的时候,还帮忙联系销路。在覃韦保的牵线搭桥下,村民种植的竹笋都有了销路,“现在竹笋根本不愁卖。”
记者看到,覃韦保当天割下的竹笋中,很多竹笋的笋根直径超过0.2米,高度0.8米左右,重量5至10公斤。
“别人用铁铲就能铲断竹笋,我得用油锯或电锯来锯。”覃韦保笑着说,他家种植的本地大头竹笋,每根都长得比较粗壮,在收割的时候,用铁铲很难铲断,只能用油锯或电锯来锯。
“最大的一根竹笋超过15公斤。”覃韦保说,在2022年、2023年柳城县举行的“笋王争霸赛”中,他种植的本地大头竹竹笋,连续两届都夺得了“笋王”的荣誉称号。
小米粉,大产业。覃韦保相信,随着柳州螺蛳粉产业越做越大,竹笋种植必将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