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从柳州到内蒙古,65岁的韦金星用33天走完全程。7月18日,刚返程不久的韦金星在鱼峰区荣军路的一家机车俱乐部,为摩托车“把脉问诊”。此时,他的手臂还留有旅途中的晒痕,袖口处黑白分明。
韦金星今年65岁,1993年因工作调动来到柳州生活至今,摩托车驾龄超过30年。但他“玩”摩托车,还是从60岁退休那一年开始的。
退休5年,骑行超10万公里,韦金星用行动诠释了,人生下半场,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65岁也可以是闯的年纪。
韦金星“玩”摩托车享受的是骑着摩托车在路上的感觉——自由自在、风光无限。他说:“没去过的地方总带着新鲜感。”
从第一次骑行在广西周边转一转,到后来去往新疆、西藏、四川、海南、湖南、云南等地,远方如同闪耀的启明星,深深吸引着韦金星。
韦金星介绍,以前,他不理解别人为什么要骑摩托车出门玩,一路上日晒雨淋的。直到他骑着摩托车出发,在路上体验到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自由后,才真正理解了骑摩托车出门玩的快乐。每当路过景区时,韦金星会有意放慢速度,或是干脆停下来喝一喝茶、拍一拍风景。
“年轻的时候上玉龙雪山还会有高原反应,上一次骑着摩托车去反倒没事。”韦金星说,说走就走不是盲目地出发,要做好攻略和行程规划,要有决心、信心和经济条件的支撑。
旅程中,见天地也见自我,见勇气也见耐力。韦金星说,天宽地宽,到一个地方只要嘴不笨,总不缺说话的人。他收到过藏族同胞、牧民的点赞,“摩友”的团结一致和友好帮助,享受着与其他人交流的乐趣,也在一天中经历过四季轮换。
作家汪国真在散文《我喜欢出发》中写道:“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不骑行的日子,韦金星喜欢和爱摩托的年轻人待在一起。
认识韦金星的“摩友”,无论年龄大小都叫他“阿叔”。韦金星用一手好厨艺征服了小伙子们的胃,同时,让大家折服的还有他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在年轻“摩友”谢柱良眼中,阿叔韦金星为人洒脱,既是长辈也能称兄道弟。“阿叔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生活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谢柱良说。
“骑得久,才最酷!”韦金星说,30年前看过的风景,30年后再看时又是另一种心境。现在,韦金星准备和他的第5辆摩托车一起前往潮汕地区,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当问他什么时候停下,韦金星笑一笑:“就一直骑到我这把老骨头‘报废’为止吧。”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黄蕊
实习生 覃海蕗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