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铁这门老手艺不好做了,我也不知道还能做多久。”说这话的是今年41岁,但已有25年打铁生涯的打铁匠卢达超,他依靠打铁这门老手艺,常年坚守在炉火旁,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敲打”出美好生活。
打铁匠,16岁开始学打铁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近日,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里,记者来到卢达超位于鹧鸪江路边的“又快又利打铁铺”。
这是一家石棉瓦顶的打铁铺,地方虽简陋,但火炉、风箱、大铁锤、空气锤以及淬火的水桶,一个都不少。此时,电炉内的铁块正被烧得火红。
刚进入打铁铺,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卢达超在电炉与空气锤之间来回走动。他手上拿着一把长铁钳,将被烧得通红的铁块钳到空气锤的平台上,接着换一把铁钳再用双手紧紧抓住铁钳把手,将铁块牢牢钳住,放到空气锤的锤头上进行反复捶打。
卢达超通过铁钳娴熟地转动铁块,火红的铁块就像面团般被捶打变形,并逐渐变成工具的模样。
“以前打铁纯靠手工,那才叫真的累。”卢达超说,他是湖南省郴州市人,从16岁开始跟师父学打铁,至今已从事打铁25年。
卢达超说,以前打铁都是用大铁锤锻打,经常需要两人配合“你一锤我一锤”来打,不仅效率低,抡大铁锤的手臂还会时常变得酸痛。为了提升效率和减轻工作量,2015年前后,他从别人手中购买了一台二手空气锤。
不过,当记者提出要用他的空气锤体验打铁时,却被卢达超拒绝了。他说记者“功夫”不够,无法驾驭空气锤,要先从手工锤练起。
记者只得进行纯手工打铁体验。卢达超给记者找来一块一头大一头小的铁块,让记者将它打成一把刀。
打铁前要先烧铁。记者按照步骤,将铁块夹放到炭火中煅烧。经过一分钟左右的煅烧,铁块被烧得通红。记者拿起铁钳,将铁块夹到敲打用的铁墩上,随即左手夹住铁块,右手拿起铁锤进行敲打。烧红的铁块,原本看起来很柔软,可当记者上手敲打的时候,却发现被烧红的铁块依然很坚硬,记者拿起铁锤用力捶打下去,竟然没多大变化。直到红铁块变成了灰铁块。最后,在卢达超的指导下,记者又反复多次对铁块进行煅烧和敲打,可直到拿铁锤的手臂变得酸痛,也未能将铁块打成一把刀的模样。这让记者体会到了打铁不易。
打铁是有门道的技术活
卢达超说,打铁以前是一门比较吃香的手艺活,拥有一家打铁铺,就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很安逸。
2000年,卢达超初中毕业来到柳州学打铁。次年,他师父因为年纪大,要返乡了,便将位于鹧鸪江路的打铁铺转让给了他。而他依靠这间打铁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手艺,很快就扎下根来,在柳州买房成家。如今他的两个小孩,最大的已经读大学。
卢达超说,太平西街是我市以前最有名的打铁街,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打铁铺逐渐退出了太平西街。不过,那时打铁还是比较有市场的,2000年的时候,光雒容镇都有10多家打铁铺,可如今只剩下3家。
“打铁看似简单,以为有力气就行,实则不然,打铁是有门道的技术活。”卢达超说,打铁不仅辛苦,而且工序复杂,打造一件工具,一般要经过选料、煅烧、锻打、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工序,有些工序还得反复进行,如煅烧和淬火。
打铁铺,高温下的坚守
卢达超说,他的打铁铺主要打柴刀、镰刀、铲子和锄头等。20多年来,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几乎每天都在炉前打铁,冬天还好,夏天热得够呛,不过他早已习惯。
由于打铁铺内,温度实在太高,记者进入打铁铺,如同进到桑拿房。尽管风扇吹得“呼呼”响,但还是很快就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记者拿来的温度计显示,打铁铺内的温度超过了40摄氏度。
“天气这么热,怎么还坚持打铁?”记者问道。
卢达超说,一年当中,有几个时间段,算是打铁铺的旺季,即春季播种的时候,锄头比较好卖;7、8、9月则是收获的季节,镰刀比较好卖,到冬天则是柴刀比较有市场,他得根据市场需求安排打铁。因此,7、8、9月即便热也得做。不过,应对高温天气,他有“绝招”。
“我早上6点就起来打,一般到上午10点前就收工。”卢达超说,除了早起外,他还将烧煤炭的炭炉换成了用电的电炉,“电炉小,散热少。”
“电炉因内部空间小,遇到需要打大件铁耙之类的客户,还得用炭火来烧。”卢达超说。
说到未来,卢达超说,他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不过“顾客需要什么,我就打什么,希望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打铁,曾经是一份不错的职业,一个铁匠往往就能维持一家的生计,以前在柳州街头巷尾有很多铁匠铺,“叮当叮当”的敲打声,成为了许多人童年的记忆。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兴起,如今很少有人专门去找铁匠打镰刀、锄头了,曾经红火的打铁铺,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老铁匠——卢达超依然坚守在炉火边。与其说是热爱,不如说是为了谋生活,即便天气再热,他依然选择坚守,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实习生 李镇江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