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全
据本报7月16日报道,我市于7月15日至8月13日开展“云”送清凉活动,在此期间,市总工会免费为高温下坚守一线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派发清凉物资。已在市总工会“智慧工会云平台”注册并通过实名认证的上述劳动者,可在活动期间预约次日到指定地点领取牛奶、水和杂粮粥等清凉物资。
最近天气酷热,气温达37摄氏度。在如此高温下工作,不仅考验着户外劳动者的体力,更威胁着他们的健康,个中辛苦无须赘言。一缕清风消暑意,万般真情沁人心。市总工会这一份份“清凉”,无异于雪中送炭、夏里赠冰,十分及时。
户外劳动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个凉快的地方歇歇脚、好好吃餐饭有时都是奢望。为解决他们的困难,相关部门增设了不少工会驿站,让他们在忙碌之余有个地方遮风挡雨、避暑休憩。但高温作业下,饮水不便、体力透支、中暑风险等问题困扰着劳动者,如今市总工会精准对接他们在高温中的迫切需求,推出送清凉服务,用牛奶、水、粥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解决他们的需求,是真正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怀,让劳动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清凉”,更是“被看见”“被尊重”的温暖。
清凉有限,关怀无价。送清凉,物资虽“小”,但“礼轻情意重”,体现的是工会组织的关怀、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致敬。作为受益者,户外劳动者用努力工作、做好服务来回应,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酷暑在持续,社会对劳动者的关爱也应“升温”。前些年柳州晚报发起的“一杯水清凉一座城”慈善公益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了很多免费饮水和休息的地方。如今市总工会送清凉是又一个温暖的开始,“善不在大,贵在有心”。送清凉的意义,不仅在于解一时之渴,更在于唤醒全社会的共情与行动。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也体现在它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上。我们希望有更多单位、商家、爱心人士加入送清凉行列,不论是设置爱心饮水点,还是捐赠防暑物资,用一份份爱心、一份份“清凉”温暖更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