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30日

扎根乡土 实干为民

——记柳江区穿山镇根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兆建

在柳江区穿山镇根伦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奔忙的身影,他就是根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兆建,亦是“柳江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柳江区2024年度优秀人大工作者”等荣誉获得者。村民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党”,同事们敬佩地称他为“领头雁”。多年来,他扎根基层一线,用实干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子要发展,党建是引擎。只有把党员拧成一股绳,党组织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这是蒋兆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创新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责任区、组建志愿服务队,实行“定岗定责定人”,让党员身影活跃在村屯的每一个角落。党员们上门为农户宣传各类政策,在农忙时节助农抢收,为村民调解纠纷,积极为群众提供各类帮助。2017年,根伦村党总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

作为柳江区人大代表,蒋兆建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到多项惠民工程。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根伦村上良、根伦、暖水、龙榜4个屯的电灌站顺利建成,彻底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7台老旧水轮泵完成更新换代,焕发新活力;3090米长的生产道路扩建硬化,农用机械得以顺畅地驶入田间。

“以前路不好走,收甘蔗全靠人力,现在汽车直接开到田边,省时省力还省钱!”看着平坦的生产道路,村民叶旭奔满脸笑容。2024年,蒋兆建成功申报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1210米长的暖水屯屯内道路完成硬化,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昔日的“烦心路”变成了“幸福路”。

抱团发展促增收

根伦村以农为本,曾长期受困于“土地碎片化、耕作分散化”。如何让零碎土地化零为整、焕发生机?蒋兆建给出“抱团发展”的答案——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为打消村民顾虑,他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算经济账、讲发展前景,组织村民到周边先进合作社参观学习,最终促成柳州市众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1500多亩分散地块被整合成片,汇聚为“希望的田野”。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合作社选择高糖高产原料蔗作为主导产业,引入全程机械化耕作管理模式——从深耕、播种到施肥、收割,全程由机械作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作物品质。

“现在把地租给合作社,还能在这里打工,每年纯收入能达到8万元!”村民叶先开心地说道。如今,合作社已成为根伦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引擎,1500多亩甘蔗林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调解纠纷促和谐

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蒋兆建始终把维护社会治安放在首位。他和村委工作人员深入村屯开展耕地保护、森林防火、防溺水等宣传,在各村屯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利用村广播、微信群等平台向群众普及各类安全知识。他还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田间地头、河边、池塘边巡查,保障群众安全。

“村里矛盾少了,人心齐了,发展才能更有后劲。”在调解矛盾纠纷时,蒋兆建是耐心的倾听者,也是细心的调解人。2024年以来,在他的参与帮助下,全村共调处各类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村民们安居乐业。

多年来,蒋兆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他说:“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他用初心与担当,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本报通讯员 韦蒙玲

--> 2025-07-30 ——记柳江区穿山镇根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兆建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0035.html 1 扎根乡土 实干为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