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柳南区螺蛳粉原材料(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连绵起伏的绿地丛中,大片的白色大棚格外抢眼。棚外,热浪滚滚;棚内,果农忙忙碌碌,20多名村民在对瓜果进行换盆、剪枝。入夏以来,这里的770亩“智慧大棚”陆续引入了新技术,进行新品种试种,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7月29日上午10点,棚内恒温25℃。“利用大棚控温栽培,可以让瓜果更多、品质更好,新品种的挂果期从11月提前到了8月。”基地技术人员罗令信进行瓜果种植十余年,一株株瓜果在他的管护下长势喜人。柳州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普遍偏酸性,不适合叶类蔬菜生长,却被罗令信看中,他在这里种起了黄瓜、丝瓜等。同时,依托“智慧大棚”,他还种植了适合南方气候的苹果苦瓜品种,并在不断研发改良中提高产量和品质。
大棚的地面铺着厚实的防水布,一株株近两米高的苦瓜藤蔓顺着支架攀爬而上,整齐地分布在种植槽中,按照1.5米的行距和1米的株距有序排列,方便工作人员穿梭其间进行管护。“夏天温度高、湿度大,这样的布局能保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滋生,还能最大化利用大棚空间。”罗令信说,过去露天种植苦瓜,受夏季天气影响,一亩地最多只能定植80株,现在大棚里同样的面积能种到200株。
目前,新引进的苹果苦瓜已经适应了新环境,枝头结出了拳头大小的白绿色果实,再过一个多星期就成熟了。“接下来分期种植的瓜果,进行智能温控管护,可以比露天种植的早15天上市。”罗令信说道。与此同时,随着秋季临近,基地已着手培育下茬幼苗,为“秋延后”上市作准备,进一步延长瓜果供应周期。
据悉,得益于“智慧大棚”的技术支撑与科学种植规划,从8月到12月,不同品种的蔬菜、瓜果将接力上市,进而实现全年瓜果供应不断档。
全媒体记者
黎双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