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发电机在水电建设工作中承担着能量转换的重要作用。在将水流能量转化为电力动能的过程中,广西柳州市古顶水电有限公司维护班班长梁海杰,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意志,十二年来,与各类发电设备“深度对话”,守护水轮发电机的安全,确保机组正常运行。
笔者来到位于和睦镇的广西柳州市古顶水电有限公司,在设备间里,梁海杰正手持测温仪,在水轮发电机旁进行日常巡检。他的目光犹如扫描设备经络的“X光”,细致地检查仪器的每一个部件。水轮发电机组与光伏发电站的检修维护、试验,以及附属设备升级改造,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的悉心操持。
“每一颗螺丝松动、每一次数据异常,都会直接影响发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十二分的专注与耐心。”梁海杰感慨道。
多年来,梁海杰扎根基层,以“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千万锤成一器”的执着磨炼“匠术”,日复一日守护着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转。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小白”到练就真功夫的行家里手,他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面对水轮发电机桨叶密封更换需拆解吊装转轮室及装轮的行业难题,梁海杰主动请缨组建攻关小组。通过采用新型密封材料,将原来的水轮发电机桨叶密封由整圈结构改为卸扣装配式连接结构,实现了桨叶密封随时更换,免去了更换水轮发电机桨叶密封需要吊装转轮室及桨叶的繁琐操作,有效缩短了检修工期。
梁海杰介绍:“2024年,我们采用这项新技术处理#1水轮发电机#3桨叶密封更换,为公司节约了60万元机组扩大性B级检修费用,同时,这项技术对灯泡贯流式机组桨叶密封更换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不仅如此,在梁海杰的带领下,古顶船闸的机电设备检修、浮筒卡阻处理、下沉门纠偏不同步难题的攻克,以及一字门限位改造等工作任务均按时按质完成,确保了设施的高效运行。
从市级“职业健康达人”到公司技能竞赛冠军,再到2024年“融水工匠”,曾获多项荣誉称号的梁海杰初心如磐,以十二载匠心托起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他表示,水电事业前景广阔,自己要继续以青春为笔,书写新征程的奋斗篇章。
本报通讯员 何海晔
赵潇骁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