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03日

双拥花正艳 鱼水情更浓

——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综述

柳江河畔,双拥之花正艳。今年4月,我市再度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该项荣誉“十连冠”佳绩。

展开龙城这幅军民融合的壮美画卷,处处可闻军民共建的奋斗强音,时时可见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这里既有绿水青山的生态实践,更有数字赋能的拥军创新,共同奏响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动人乐章。

“家乡人民以你们为荣”

“致敬老兵,请亮证!”——在市区公交车上,刷退役军人优待证时响起的这句温馨播报,温暖了无数退伍老兵的心。这项在全区率先实施的优待政策,已惠及数万名退役军人。

出租车司机韦尚部运营的车辆车身上,“军人免费乘车”字样格外醒目。他说:“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我理解军人的不容易。”一年多来,他的“拥军出租车”已免费服务军人十余次。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这支流动的拥军队伍。

龙城大地的拥军情怀,早已融入城市血脉。136项优待政策织就温暖保障网,覆盖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医疗、教育、交通等方方面面。市民咸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其98岁的父亲作为在乡复员军人,近日住院治疗全程享受优先服务,5.8万元医疗费经多重保障后,个人仅需承担2000余元。

这些年,崇军公交专线穿行街巷,“崇军医院”的六大专项服务守护军属健康,机场车站的“军人优先”通道畅通无阻,3000多家“崇军联盟”商户提供专属优惠。这些点点滴滴,彰显着这座城市对军人最真挚的敬意。

“你守家国,我护你家”

柳城县马山镇韦何明家的老宅近日焕然一新。7月25日,该镇武装部部长王治春蹲在灶台前,一边调试新装的燃气灶,一边叮嘱韦何明的父母:“旧灶具不安全,新灶具的操作方法和原来一样。”随后,他把韦家翻新后的照片发给正在部队服役的韦何明,附言道:“家里一切都好,安心服役。”

韦何明的父母均为残疾人。2024年,他考上研究生后毅然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却始终牵挂家中亲人。当地政府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邻居帮忙采购物资,亲戚协助料理农活,政府按时发放优待金。

这样的暖心政策在柳州已成常态,立功受奖官兵奖励标准持续提高,喜报必敲锣打鼓送到家;累计发放4000余万元大学毕业生入伍奖励金、6000余万元慰问金(品);为130余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送去及时雨般的援助。

“军民同心,共护家园”

今年6月,柳江洪峰过境时,武警柳州支队300余名官兵星夜驰援,在红光大桥至文惠桥段支援地方清淤工作。这样的感人场景,每年汛期都在龙城上演。

数字见证着这份鱼水深情:近年来,该支队累计出动5000余人次参与抢险救灾,清理道路200余公里,抢运物资800余吨,救助群众170多人;在乡村振兴战场投入3000余万元,帮扶30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助力6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

军民共建的故事还在延续。鹿寨县寨沙镇长田村的孩子们,最期待解放军叔叔送来课外书籍。自2016年起,柳州军分区持续向该村捐赠图书、课桌椅,并设立教育扶助资金,已帮助200多名学生圆了求学梦。还有部队医院医疗队伍定期深入偏远山区为群众义诊;全市1万多家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蓬勃发展;“老兵工作室”“龙城军号服务队”等志愿组织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

“十连冠”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市窑埠街小学,革命纪念馆成为新生“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柳州烈士陵园里,清明期间逾10万人次自发祭扫;10所中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柳州军民正携手谱写更加动人的鱼水新篇。

全媒体记者 罗妙

--> 2025-08-03 ——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综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0252.html 1 双拥花正艳 鱼水情更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