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下楼散步了。”每天,72岁的潘玲娜都会叫“拉拉”陪自己下楼散步。“拉拉”是一只泰迪犬,长得非常可爱,5年前来到潘玲娜家,成为潘玲娜朝夕相伴的“家人”。潘玲娜十分宠爱“拉拉”,去哪里都会带上它,给它买好吃、好喝的,晚上甚至想抱着它睡觉。
“潘姐,我们都在楼下等你10多分钟了。”8月5日,潘玲娜抱着“拉拉”刚走到八一路馨和庭小区楼下,就被邻居李女士笑着“埋怨”了几句。“我要准备好塑料袋、纸巾等东西,不像你空手就可以出门。”潘玲娜说,每次带“拉拉”出门散步可不敢太随意,狗绳要给“拉拉”戴好,进电梯要抱着“拉拉”,万一“拉拉”在散步途中需要排便,没有塑料袋和纸巾可不行。
“带好一根绳、一张纸、一个袋,争做文明优秀‘铲屎官’。”柳北区解放街道欣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燕说,欣发社区像潘玲娜这样的养狗爱狗居民很多,文明养狗已成为这些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做好狗只登记、疫苗接种,合理安排遛狗时间,及时处理狗狗排泄物等文明养狗规范早已经入脑入心,做到对狗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近年来,市民出门遛狗的文明素质高了很多。“只要狗都牵着绳,就不会担心狗会伤人。”市民唐琳提到,她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带着小狗在小区、公园散步的居民碰到迎面走来陌生人时,会自觉地扯扯狗身上的牵引绳表示礼让,以防狗狗吓到别人;狗狗如果乱叫,主人会立即进行安抚。
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漫步在公园、小区,随处可见文明养宠的温馨提示语;小小的宠物拾便箱,时刻提醒大家文明养宠。“有了拾便箱,遛狗时不用担心路上有宠物粪便的味道了,路上干干净净,整个城市的环境也会更好。”从武汉来柳州旅游的韦女士说,柳州不愧是全国文明城市,仅从人和宠物和谐共处这样的细节,就能让外地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文明的底蕴。
“柳州的‘铲屎官’现在都比较有素质。”因为工作原因,频繁从广州来柳州出差的王先生感叹,他经常在街头看到柳州市民带爱狗出行时都会系狗绳、戴嘴套,还引导爱狗定点排便,拿出包里准备好的“捡粪器”清理粪便,这是全国文明城市应有的表现。
“柳州是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人要讲文明,我们的宠物当然也要讲文明。”潘玲娜说,狗绳不过一尺余长,既留给狗探索的余地,又为路人留出安全距离;随身的包里,拾便袋永远不缺席,这方寸之间的克制与体贴,就是文明养宠最生动的注脚。
全媒体记者 张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