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陈粤报道摄影)8月12日,城中区环江村雷村屯的龙眼古树群在阳光下迎来欣喜的景象,132株龙眼古树的枝头缀满了沉甸甸的果串,其中两株树龄超过500年的“树王”尤为醒目——这满目丰硕,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是一场始于2019年秋、持续6年的古树抢救与复壮行动。
8月初,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小组进行例行巡查时,目之所及,是古树群近年来较为丰茂的景象。“看这挂果量!特别是那两棵500多岁的‘树王’,是这几年长得最好的。”城中区静兰街道环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东难掩喜悦。
据介绍,2014年7月,这片龙眼古树群在柳州市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中得以确认身份,同时也被认为是目前广西现存古龙眼栽植的最北点,其中一株“龙眼树王”被冠以“北境龙眼王”之名。2017年,该古树群统一挂上了保护牌,成为我市生态记忆的见证。
然而,这片古树群的守护之路并非坦途。2019年秋,巡查人员察觉到部分古树显出衰弱之态。保护小组立刻对两株最年迈的一级古树展开复壮急救:树洞防腐、白蚁防治、松土施肥、淋水喷肥……
次年7月,巡查人员发现古树衰弱状况进一步恶化:叶片稀疏、挂果减少,枝条回缩明显,衰弱迹象加剧。专家经“会诊”发现,根系严重缺氧是症结所在,其根源在于树根周边存在大面积水泥硬化地表和堆土压占。
一场多部门联动的抢救性保护迅即展开。2020年8月至10月,整整三个月,古树群下身影忙碌:修剪、松土、施肥、杀虫、清杂、促根、喷施叶面肥……每一项操作都小心翼翼。2021年4月,更为全面深入的复壮工程接续推进。此后数年,古树在持续的精心照料下焕发生机。
今年8月,工作人员再次巡查时惊喜地看到,龙眼古树已是硕果累累。据了解,该龙眼古树群共有132株,树龄80岁至550岁不等。按国家分级标准,树龄100至299年为三级古树,300至499年为二级古树,500年以上为一级古树。
“我小时候常和邻居在树下打果子,轻轻咬一口,味道特别甜。”75岁的村民黄阿婆回忆,“现在摘几颗尝尝,甜度还在,就是果肉确实没市场上的新品种那么厚。”
在雷村屯,这些古龙眼树承载着数代村民的共同记忆。多年来,环江村的面貌随着发展不断更新,但这片古树群始终在村民的守护下安然伫立。如今,古树浓荫之下,村民们摇着蒲扇纳凉闲话家常,慕名而来的游客则举起手机,以挂满果实的“树王”为背景拍照。
“夏天在树下乘凉,看着娃仔们玩耍,就像看见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黄阿婆说,她看着村子一步步变样,也见证了果树从几年前的衰弱不结果到如今重现枝头累累硕果的转变。“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要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