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通讯员荣珍珏、黄诚报道摄影)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东良村陆村屯的甘蔗地里,甘蔗挺拔如剑,花生硕果累累,一场测产验收工作正在这里开展。8月5日,由广西农科院专家团队、县农业农村局组成的验收组,对当地“甘蔗宽行丛生栽培间套作花生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
验收现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花生测产方案,针对每个品种,随机选取一块示范地的3个样点进行鲜果称量,并按折干率50%折算干荚果亩产。数据显示,该基地面积共计200亩,每亩甘蔗地平均增收花生鲜果264.91公斤,预计鲜果总产量52982公斤,根据当前市场收购价6元/公斤,产值将达31.79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桂花317、桂花376两个品种产量较高,每亩甘蔗地花生鲜果产量分别达351.34公斤和325.15公斤。
此次验收的“甘蔗宽行丛生栽培间套作花生栽培技术”,是广西农科院专家团队的创新成果。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融水团团长、产业组组长、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广西农科院二级研究员唐荣华在现场介绍,该种植模式在保证甘蔗单产与常规栽培相当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的“花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软件”进行精准施肥,突破了甘蔗地难以种植花生的技术瓶颈,花生产量高、质量优,甘蔗抗倒伏能力也得到加强,多年测产数据显示,每亩甘蔗地增收花生鲜果200~400公斤。
“在甘蔗地里种出来的花生,无论是北方的大花生品种,还是广西育成的桂花系列品种,每一植株结果都很饱满。”唐荣华说。
不仅如此,该种植模式利用先进的施肥软件指导施肥,促进了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用量15%~20%,降低了花生青枯病发生率,实现了“减肥减药不减产”,生态效益显著。同时,甘蔗与花生间作改良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地力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地负责人李媚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说:“刚开始担心宽行套作模式会影响甘蔗单产,现在看来,不仅没影响甘蔗产量,花生产量也很好,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可望实现双丰收。”
东良村的验收成果,展现了农业科技与乡村智慧的创新融合,为融水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推动该高效种植模式规模化落地,融水对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实施补贴机制,通过政策激励降低农户试错成本,提升技术采纳积极性。
“在政策方面,我们为种植户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每亩扶持资金160多元,助力提升种植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站站长唐启忠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 ‘甘蔗+’多元间套种模式,让‘科技之花’在融水大地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