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孟寨村“民族团结桥”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讲活动,村民谢设柳感慨:“过去觉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才有面子,现在明白了文明简办最体面。”这是三江通过宣讲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三江以“移风易俗树新风”宣讲为抓手,深入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通过三级联动宣讲、典型示范引领、村规民约约束,有效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如今,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三级联动
织密宣讲网络
三江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体系,200余名由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组成的宣讲团,通过侗族琵琶歌、侗款、侗族大歌等,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宣讲活动,将移风易俗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举办20余场专题培训会,提升基层骨干解读政策的能力。各乡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150余场宣讲,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走村入户,用民族语言讲解政策,确保群众听得懂、乐意听。
典型示范
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成风。现在按新规办,宴席规模同比缩小50%,礼金同比下降60%,全村年均节省人情开支超万元。”古宜镇大洲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富勤算的这笔“明白账”,在村民中引发强烈共鸣。为增强宣讲感染力,三江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在全县精选30余户县级“星级文明户”代表,让他们讲述“红白事简办”“文明新风”故事;2024年评选出100户“星级文明户”,通过“百姓宣讲”“乡村大喇叭”进行宣传,让群众在身边榜样的引领下,主动向榜样看齐。
制度约束
筑牢长效根基
为让移风易俗不走过场,三江指导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要求纳入其中,成立监督小组保障村规民约的落实。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主动介入农村红白事,以“志愿服务+劝导”遏制陈规陋习。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512场、文化惠民活动432场,惠及群众10.2万人次。目前,全县行政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红白事平均支出同比下降40%。
从“要面子”到“讲文明”,三江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宣讲形式,让移风易俗从“外在要求”变为群众“内在自觉”,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动能。 本报通讯员 龙晓琴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