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20日

破而后立 晓喻新生

——柳州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打赢巨块型肝癌攻坚战小记

在市人民医院消化病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林先生正在与医生就最近的CT检查结果进行沟通。“16个月了都没有复发,情况很不错!值得高兴!”听到医生的话,林先生红了眼眶。谁能想到,这份报告背后,是一场打了19个月的生命攻坚战。

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

2023年11月,林先生因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状况到市人民医院检查。肝脏增强MRI显示,肝右叶及左内叶有巨大多结节融合肿瘤,已侵犯邻近血管。经过影像学结构重建评估,测算出剩余健康肝体积仅占标准肝体积的23%,远低于手术切除的安全底线,还伴有肝功能指标异常和乙肝肝硬化等基础病。

“肿瘤确实大而复杂,且侵犯重要肝脏血管,如果不治疗,生存期可能不会太长。”面对这一结果,林先生家属不知所措。接诊医生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告知尽管病情复杂,综合治疗还是有效的,林先生一家终于放下心来,决定配合医生战胜病魔。

随后,医院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肝癌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的肝胆胰外科、肿瘤科、肝病科、放射介入科、临床药学、病理等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林先生的治疗方案建言献策。检查发现,林先生的肝功能损害明显,同时合并肝吸虫感染、乙肝病毒滴度很高,并且其营养不良;剩余肝体积只有标准肝体积的23%,但是肝脏的储备功能尚可。经过充分讨论和分析,专家组达成共识,认为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感染、肝吸虫感染有关。肝脏肿瘤目前不具备手术切除指征。根据肝癌转化治疗原则,专家组为林先生制定了分阶段治疗的方案:通过抗乙肝病毒治疗、驱虫打好基础,改善肝功能,序贯以介入治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给肿瘤“瘦身”。实时评估治疗效果,时机合适再进行手术切除。

治疗一段时间后,林先生总胆红素和转氨酶下降,肝功能持续改善,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手术决策精准高效

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1月,林先生完成了3个周期的转化治疗,病情出现了显著好转。3个月后,迎接林先生的是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肿瘤标志物大幅下降,肝功能明显好转,剩余肝体积提升至49%。林先生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中也燃起了希望。

然而,专家团队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林先生的肿瘤边缘出现新发子灶,甲胎蛋白等肿瘤指标也有上升趋势,他可能被判定为疾病进展。此时,治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转化治疗,还是立即手术?于是,第二次MDT会诊开启,就林先生的进一步治疗进行讨论。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专家们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最终制定治疗方案。

林先生经过前期的治疗,疗效是显著的,但肿瘤周边新子灶的出现,提示肿瘤负荷大、长时间用药可能导致耐药。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参考肝癌转化治疗的循证依据,结合林先生的实际情况,专家组判断,这是手术切除肿瘤的最佳时机。

2024年2月20日,肝胆胰外科团队为林先生实施了“右半肝+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坏死比例达85%,存活肿瘤细胞仅占10%,病理明显缓解。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手术决策十分正确,也印证了多学科协作在关键节点上做出了精准判断。

多学科团队全程护航

然而,当术后复发风险评估表第一时间被送达医生办公室时,医生们意识到,林先生的病情之严重远超大家的预料。“肿瘤直径 14.5厘米,还有卫星结节。”这意味着,林先生的病情走向了慢病管理的“持久战”阶段,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守护,构筑生命的“防护网”。

针对林先生的情况,第三次MDT会诊开启,专家们为他量身定制“持久战”计划:除了术后辅助治疗,还有肝癌全程管理,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生活方式指导。

“林叔,今天血压怎么样?”“记得别吃太油腻的食物。”周密妥当的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和雷打不动的随访,林先生在多学科团队的全程护航下,康复情况远超预期。今年6月,林先生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如今,他已经重返工作岗位,恢复了正常生活。

从最初被预测生存期可能不到3个月,到如今术后16个月没有复发,林先生的案例不仅燃起了患者对进展期肝癌治疗的希望,更生动地展现了MDT模式的重要价值。

在肿瘤治疗的战场上,没有孤军奋战的英雄,只有协同作战的团队。每一次方案的调整,都是多学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治疗节点的精准把控,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延续。林先生的生命逆袭,是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成功典范,为晚期肝癌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庄子莹)

--> 2025-08-20 ——柳州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打赢巨块型肝癌攻坚战小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1377.html 1 破而后立 晓喻新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