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20日

以骨为媒,在传承与融合中守护生命脊梁

——记柳州市中医医院名中医梁冬波

梁冬波为患者看诊。 (图片由医院提供)

从中医正骨的指尖力道到现代手术的精准操作,从一线诊室的忙碌身影到医院管理的宏观视角,多年来,柳州市中医医院梁冬波主任医师的从医路,始终围绕“中医骨科”这一核心。他深耕中西医融合,以“整体观”破解骨伤诊治难题,用“传帮带”延续医者初心,对“大医精诚”的坚守和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从未改变。今年,他获评2024年“柳州市名中医”,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与医德的肯定,更是对他近20年深耕中医骨科、推动学科发展的最好注解。

初心如磐:

在正骨传承中淬炼中医匠心

“中医骨科是传统中医的强势科室,我们有义务传薪火,有责任拓新程。”谈起选择中医骨科的初衷,梁冬波的语气透着坚定。他说,自己曾目睹中医正骨对跌打损伤、骨折脱位立竿见影的疗效,深知这门技艺不仅能消除患者痛苦,更承载着千年智慧。因此,就读硕士时他毅然选择骨科导师,学习方向为关节置换与创伤修复。回到柳州后,他又聚焦脊柱退行性疾病。现代人久坐伏案的习惯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高发病种。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拉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中医骨科不仅能通过保守疗法缓解症状,更能通过三期辨证(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健脾养血、后期补益肝肾)促进患者全面康复,这是手术无法替代的优势。”梁冬波说。

“中医正骨的精髓不在‘力’,而在‘巧’。”梁冬波说,“能让患者少挨一刀、少受痛苦,这就是中医的价值。”怀着对传统技艺的自信与热爱,他始终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作为诊疗原则,在临床一线淬炼中掌握了扎实的中医正骨技能。

融会贯通:

以整体观破解骨伤诊治难题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梁冬波意识到: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手段均有局限,真正的“大医”需兼收并蓄,以整体观破解骨伤诊治难题。“医生面对的不是一块骨头、一个伤口,而是一个有情感、有生活背景的人。我们既要关注局部损伤,更要考虑患者全身状态与心理需求。”梁冬波说。

这种“病证互参、身心同治”的诊疗思维,源于梁冬波与团队对中医外治法的深度挖掘。在担任医院外科外治中心主任时,他带领团队贯彻“外科外治”理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供个体化外治方案:运用中医外用药物、针灸手法等配合器具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2021年,“国医大师韦贵康学术传承与创新工作室”落户该院,83岁的韦贵康教授收梁冬波为徒,亲授具有时代特色的“韦氏”中医骨伤流派精髓及50余年临床经验。梁冬波将大师经验融入科室发展,带领团队守正创新,为持续发展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惠及更多患者。

薪火相传:

在传帮带中延续医者初心

从临床一线到管理与临床兼顾,梁冬波的视角从“管好一个科室”拓展到“带活整个学科”。虽然身份变了,但他始终将“传承”视为中医发展的根基,把精力聚焦在年轻骨干培养、新技术引进和中医骨科区域影响力提升上。“抓年轻骨干就是抓未来,推新技术就是保效果。”梁冬波说。

他倾囊相授,为年轻医生争取进修机会,让他们接触前沿技术与理念;协调解决科室难题;推动科室培养人才,定制个性化成长路径。梁冬波说,临床不脱节、学习不停止,中医骨伤博大精深,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学医是终身事,我希望医院的每个医生都成为‘多面手’。大家的学术思维、技术都进步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从指尖的正骨力道到心中的大医精诚,梁冬波用近20年的坚守证明:中医骨科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大医精诚”精神的延续。 (庄子莹)

--> 2025-08-20 ——记柳州市中医医院名中医梁冬波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1379.html 1 以骨为媒,在传承与融合中守护生命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