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20日

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记者高温下体验打磨工的日常

汗水打湿了工作服。

记者(右)体验打磨金属片。

工人喝水降温。

车间每个工位配置一台大风扇。

打磨女工粗糙的手指。

打磨工是机械制造业、加工业、模具业、木业等进行打磨抛光的工人,其工作目的是去除产品工件表面的毛刺,使工件易于继续加工或达到成品。柳州不少企业设置了这个岗位。8月13日,柳州气象台天气预报提示,气温达到35℃,记者走进柳州科路测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体验高温天气下打磨工的日常。

手要稳 力度要均匀

当天14时,记者换上有标识的蓝色工作服,跟随车间副工段长李柳明走进车间。记者注意到,尽管每个工位都配备一台大功率风扇,但走入加工车间,仍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是今天带你的师傅乔虹,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她。”李柳明话音刚落,手脚麻利的乔虹从工位的桌子下面拿出旧报纸铺在桌面,再抓了一把形如剃须刀的金属薄片向记者递过来。

“用工具把金属左右面的4个角分别挫平整,但不要挫成圆弧角度。上下面切口处也要平整,确保没有毛边勾丝。打磨过程中随时用手指检查,看看是否磨手。切口始终保持利刃状态,否则金属件就废了。”乔虹一边向记者分享打磨经验,一边交代注意事项,手上同步演示打磨过程。

“我试试。”接过工具,记者用指尖捏起比指甲盖大点的金属片,眼睛紧盯金属片,手里握紧工具小心翼翼地来回打磨。不一会儿,工具将金属片一角磨出银色的小点,记者用手指不时触摸打磨处,检查光滑度。

“还要用点力,打磨的时候手要稳,力度要均匀,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乔虹耐心地指导记者。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眼前也堆起一小堆打磨完毕的金属片,手腕和眼睛渐渐有了酸涩感。

“为什么不用机器来打磨?这样手和眼睛都不累。”记者向乔虹提出心中疑惑。

乔虹解答:“一些精密部件和太细小的位置,机器打磨不到位。机器打磨只能处理外部和大面积区域。”

此刻记者注意到,乔虹的手指皮肤比较粗糙,指腹起了一层厚茧,手指形状也略微弯曲,这些应该都是她常年的打磨工作所致。

此刻身着工作服的记者一旦离开电风扇的范围,汗水就不停地从额头、脸颊、后背冒出,湿透工作服。工作服贴在身上,湿热难耐。

对着高速旋转的砂轮不断切换打磨角度

在机器打磨区,记者跟随90后“师傅”刘兰英学习砂轮打磨技巧。只见刘师傅拿着小小金属片,对着高速旋转的砂轮不断切换打磨角度。

记者好奇地伸手触摸刚刚打磨的金属片,烫手的温度让记者忍不住快速丢下金属片。

“师傅,不烫手吗?”记者询问。

刘兰英淡定回答:“烫啊!有些工序机器代替不了。掌握技巧,习惯就好。”

听着“师傅”的话,记者心里充满敬佩。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汗水和坚持诠释着责任和担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动作精准有力

在线切割工作区,热辣的阳光从车间窗户照射进来,进厂6年的蒙明正在操作设备,他的工作服早已经被汗水浸湿。

蒙明说:“相较7月中下旬,近期凉快多了。之前在岗位上工作,呼吸的空气都是闷热的,需要喝水降温,每天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但看到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获得各地客户认可,心里挺有成就感的。下半年企业订单增多,大家都在加班加点赶工,只为按时按质交货。”

记者观察周围的工人,只见他们熟练地操控着各类工具,在金属部件上来回移动,每一个动作精准有力。他们的眼神中透露着不畏困难的坚定和执着。

该企业执行董事何跃军介绍,目前公司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以上。今年,企业自主研发的动车组车轮检查器、轮径测量仪等获得市场青睐,目前正陆续发往全国各铁路局和中车公司。

记者手记:工作结束,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车间,回头望着那机器轰鸣的车间,看到还有许多打磨工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无论工作多么艰苦,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责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精彩人生。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 报道摄影

--> 2025-08-20 ——记者高温下体验打磨工的日常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1404.html 1 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