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25日

走近“火热”岗位 体验“炙热”人生

​——记者跟随从业十多年的烧烤师傅体验夜市烟火

烟火气中,李敏正在烤串。

记者展示刚烤好的食材。

记者将烧烤端上食客餐桌。

烧烤店内食客云集。

在明火前与热浪为伴的烧烤师傅在烤制食材。

温度计显示烤炉前温度达65.1℃。

李敏的额头挂满汗珠。

李敏和同事在闲暇时吃西瓜降暑。

烧烤、螺蛳鸭脚煲、小龙虾……当夜宵江湖里的食客们推杯换盏、大快朵颐时,还有那么一群“隐世高手”——烧烤师傅,正与熊熊炉火一较高下。8月15日晚,记者来到鱼峰区荣军路阿彬味道烧烤店,切身体验了一把夜宵江湖背后的滚滚热浪。

当晚8时,夜幕降临,烧烤店内已有不少食客在等待,穿堂风裹挟着炭火香与孜然味在席间流转。踏入后厨,热浪瞬间裹身。烧烤师傅们正对炭火,满脸汗珠滚落,不停翻转着手中的烤串。只见50岁的烧烤师傅李敏右手持长柄刷子快速地在肉串上刷了一层红油,左手握着竹签不断翻动。“这是我们的秘制红油,刷上去能锁住肉汁,还能增香。”李敏边烤边说。待炭火将肉串烤得滋滋冒油,李敏手腕轻抖,将白芝麻、孜然、辣椒面均匀地撒在肉串上,动作行云流水。

随着点单量增加,炭火越烧越旺,厨房里的温度也逐渐升高,此时烤炉旁的温度计显示为65.1℃。串好的烤串放上烤盘,李敏熟练地调整着烤串间距,左手拇指抵住签头转半圈,右手用刷子顺势补匀酱料,几番动作下来,脸早已被熏红,脸和脖子上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端正地系好围裙,记者学着烧烤师傅的样子,先体验了一把烤串,看似轻松简单的翻串动作,需要的巧劲和力度都要学半天。火候万一没把握好,一把肉串就浪费了,味道差之千里。短短几分钟,记者已是汗流浃背。“夏天烤串,最考验火候和耐心。”李敏在一旁细心地指导记者,“注意把握刷油、刷酱、撒料的时机和分量,靠炭火的温度把肉香逼出来。”

十几串食材刚放上烤架,油星便噼里啪啦地溅在围裙上,烫得人下意识缩手。记者想模仿师傅们潇洒转串,却因力度不均让几串肉串歪倒在炭火里,瞬间焦黑。“别急,我来。”李敏手快地将焦串挪开,手腕顺势一翻就把剩下的肉串摆得整整齐齐。“烤了10多年,猪牛羊、鸡鱼虾,哪样肉耐烤,哪样要急火快烤,闭着眼都能说出个门道。”

此时,厨房里已经被层层热浪围住,眼前是灶台上时不时高高蹿起的火苗和弥漫的油烟,耳畔是“滋滋”的冒油声,呼吸间全是热气。“夏天在厨房里工作没别的,就是热。”正在烤串的李敏说,做烧烤厨师,除了要接受“烤”验,学厨过程中还要接受被烫伤、受刀伤……若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差,根本扛不下来。说话间,烤好的烤串被服务员端上了餐桌,但烧烤师傅却不能停下来,马不停蹄地烤第二单、第三单……

店里特意准备了绿豆汤、冰西瓜,师傅们闲暇时吃一口,既补充了水分,也能降温。但高峰期时,点餐的小票能堆成小山,烤架上的肉串、蔬菜、海鲜排得满满当当,他们要盯着每一串的烤制进度,生怕错过最佳口感。“后背的衣服能拧出水是每天的常态。”李敏笑着说,高温下的工作强度远超想象,从傍晚4时30分到次日凌晨2时,3位烧烤师傅要在烤炉旁轮流工作近10个小时,忙的时候一天要烤制2000多串食材。

湖南游客杨浩霖特意来这家烧烤店打卡。“朋友推荐说这家店烤串带着独有的‘柳州味’,特意绕路过来尝鲜。这个味道果然没让人失望,烤肉串外焦里嫩,豆腐皮吸足了酱料,一口下去香得直咂嘴。”杨浩霖说。

“这两年,柳州成了游客们喜爱的城市,我们店也被挖掘出来,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外地游客越来越多。”该烧烤店老板盘水兰介绍,今年是她经营烧烤的第20年,从街边小摊到老牌烧烤店,靠的是老味道,她家的烧烤店每天都营业到深夜。“从服务市民,到这个‘柳州味’为外地游客所喜爱,看着大家吃得满足,就觉得这20年的烟火气没白守。”

凌晨1时,街上的行人渐渐稀疏,烧烤店的烟火气却丝毫未减。李敏擦了把汗,将最后几串烤得焦香的五花肉递给服务员。后厨的排气扇仍在嗡嗡作响,将一天的热气与辛劳慢慢吹散,只留下舌尖上的余温,在夜色里久久不散。

记者手记:烤炉前,65.1℃的空气中,烤串翻飞间尽是滚烫。体验烤串不过几分钟,已汗流浃背,更遑论烧烤师傅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烫伤、辛劳是常态。这方寸烤炉,烤出的不只是游客称赞的“柳州味”,更藏着一座城烟火气里的匠心与温情。

全媒体记者 宁静波 李汶璟 报道摄影

--> 2025-08-25 ​——记者跟随从业十多年的烧烤师傅体验夜市烟火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1643.html 1 走近“火热”岗位 体验“炙热”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