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27日

P-40:见证中美军民携手抗战的骁勇战鹰

市军博园内展示的P-40战斗机模型。

市军事博物园内,草地上的一架战斗机模型格外引人注目。机头处,鲨鱼咧嘴露齿的涂装凌厉夺目;机身两侧共有10面日本国旗小图标整齐排列,每一个图标都镌刻着往昔的赫赫战功。

“这是美国飞虎队来华参战时使用的主力机型——P-40战斗机的1:1复制模型,复原的是飞虎队(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第三中队(‘地狱天使’中队)王牌飞行员查尔斯・奥尔德驾驶的68号战机。”市军博园讲解员韦琳慧说,机头的鲨鱼嘴涂装并非偶然设计,P-40机头下方的散热器外形与鲨鱼嘴高度契合,涂装后视觉冲击力极强,能有效震慑敌军,这一设计也成为飞虎队的标志性符号。而机舱下方的10面日本国旗小图标,更是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据美国陆军航空队历史档案及中方战史记载,1941年至1942年间,飞行员查尔斯・奥尔德驾驶这架68号战机在昆明、柳州、桂林等地,先后击落、击伤日军战机10架,68号机因此成为飞虎队功勋卓著的明星战机之一,这些小图标正是其辉煌战绩的直接见证。

P-40战机:

飞虎队的“钢铁利爪”

P-40是二战初期美军的主力机型,也是飞虎队来华作战的核心装备。虽然高空机动性不及日军零式战机,但是其优势十分鲜明。它采用水冷活塞发动机,搭配流线型机身与高效散热器,梯形下单翼配备多挺机枪,火力强劲,后三点式起落架可收放,最大飞行速度达547公里/小时,擅长高速俯冲,这成了飞虎队克敌制胜的关键。

1941年7月,首批飞虎队队员携百余架战机(多为P-40B/C型)抵达中缅边境的仰光机场。同年12月20日,10架日军九六式轰炸机空袭昆明,24架P-40升空迎敌,最终以零损失击落9架敌机,打破“日军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飞虎队”名号传遍中国。

而这独特的鲨鱼图案,还与“飞虎队”名称渊源颇深。当时国内居民少见鲨鱼,初见机头绘有鲨鱼嘴的战机便称其“飞老虎”,有“如虎添翼”之意。报纸沿用此称呼,中方译员译为“Flying Tiger”并告知指挥官陈纳德,陈纳德遂采纳了此名称,正式将队伍命名为“飞虎队”。

战术创新:

以P-40之长破日军之锐

据史料记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精准把握了P-40“俯冲快、结构坚、火力强但低速机动性弱”的特点,以及日军零式战机“高空灵活、转弯半径小但装甲薄、俯冲速度慢”的缺陷,制定了针对性战术,充分发挥P-40的实战价值。

首先,“四机编队”协同战术,以两架战机为一组形成松散梯队,在空战中,一组正面吸引日军战机,另一组从侧后方突袭,借助P-40的火力优势打击日军战机薄弱部位,通过编队协同提升作战效能。其次,“俯冲攻击—脱离战术”则为规避日军零式战机在低速状态下的缠斗优势,要求P-40先爬升至5000米以上高空(此高度下零式战机机动性会下降);发现日军战机后,高速俯冲发起攻击,完成攻击后即刻“打了就跑”,不恋战,凭借高速俯冲至低空脱离,这一战术帮助飞虎队取得了1:8的战损比。“对头攻击”与防护利用战术则依托P-40驾驶舱厚装甲、油箱防弹橡胶的防护优势,鼓励队员遇到日军零式战机时采用“对头攻击”,硬抗日军火力并以重机枪压制,因零式战机装甲薄弱,此战术令日军飞行员十分畏惧。

历史回响:

复刻模型背后的记忆传承

如今,这架复刻的战机“降落”在市军博园内,不再轰鸣着冲向战场,却以更沉静的方式传递着历史的重量。每当观众驻足于这架P-40模型前,看着机头的鲨鱼嘴、机身的日本国旗小图标,听着讲解员讲述飞虎队的战术与战绩,那段中美军民携手抗击侵略者的岁月便变得鲜活起来——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和平来之不易,英雄不容忘却;而跨越国界的正义协作,永远是战胜邪恶的力量源泉。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罗妙 报道摄影

--> 2025-08-27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1774.html 1 P-40:见证中美军民携手抗战的骁勇战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