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江区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五心志愿”专业化服务品牌,用“红心、初心、仁心、匠心、齐心”的贴心服务,为群众健康筑起“防护墙”,成为当地百姓信赖的“放心医院”。
红心向党
志愿服务有担当
该院把党建摆在志愿服务首位,由党委书记“挂帅”统筹志愿服务队,下设16个分队,高知专家、党员干部、医护骨干带头加入,队伍中还涵盖侗族、回族、毛南族、苗族、仫佬族、瑶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志愿者,他们既是医疗服务的践行者,也是民族沟通的桥梁,让“红色力量”成为志愿服务的核心。
此外,该院党委牵线搭桥,组织12个党支部与医共体卫生院、帮扶村、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每年开展健康义诊、急救培训等主题党日活动约30场,让近3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为了鼓励更多职工参与,该院搭建“文明加油站”系统,对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精准打分,大家凭“分数条”就能参与“文明科室”“文明标兵”评选,参与公益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
初心为民
群众看病更省心
“以前挂号当天有效,现在线上挂号‘一号管三天’,太方便了。”市民李先生的经历,正是该院“初心为民”的生动体现。为了让群众少跑腿,该院专门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18项业务集中办理;针对看病难、耗时长的问题,推出线上挂号“一号管三天”“无假日手术”“全院一张床”等30多项措施,实实在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同时,在该院门诊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常年“在线”,配备轮椅、老花镜等便民物品,志愿者每天为群众导诊、指路,协助群众使用自助机等,还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消除沟通障碍顺利就医。
仁心铸魂
危难时刻冲在前
“上次村里有人突发心梗,医院志愿者十几分钟就赶到了,还带来了会说民族语言的医生,沟通特别顺畅,病人得救了。”回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次紧急救援,百朋镇村民韦大哥满口称赞。面对日常突发医疗需求,该院始终保持应急响应状态,每当接到乡镇卫生院或群众求助,由各民族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急救队迅速集结,无论是山区村屯的急症转诊,还是城区突发的意外救治,志愿队累计完成紧急救援超200次,用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担当。
平日里,该院格外重视榜样力量。每年医师节、护士节、七一,医院都会评选“优秀医师”“优秀护士”,其中少数民族志愿者多次上榜。医院打造的党建长廊等“三廊一路一广场”,处处展示着医者的高尚形象,该院先后涌现出为五保老人挑行李的“扁担医生”王廷建、院外勇救他人的“奔跑天使”黄连丽等典型人物。
匠心强技
守护健康显仁心
该院的志愿服务队,每年都会派专家到社区、卫生院,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这一举措既提高了基层医疗救治水平,也完善了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网络,让区域医疗救治能力更上一层楼。
作为广西首个结核病防治规范化示范区柳江区的牵头单位,该院还为拉堡镇柳西、金盛社区的5万名群众,开展了约40场结核病筛查和义诊。针对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家庭,志愿者主动上门讲解筛查流程和防护要点,打消群众顾虑,筛查参与率提升了30%,助力柳江区创建国家无结核社区。同时,该院开通“健康直播”平台,27场专家讲座吸引了约3万人次收看。
齐心奉献
健康柳江聚合力
如今,在“桂志愿”平台上,该院注册的志愿者已超800人,其中侗族、回族、毛南族、苗族、仫佬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志愿者占比达25%,大家靠着信息赋能和榜样引领,主动投身志愿服务。针对不同需求,该院还组建了结核病、心脑血管病、视力疾病等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五进”活动——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让健康服务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5年来,该院累计举办义诊约500场,惠及群众超4万人次,“五心志愿”品牌先后荣获“柳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柳州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本报通讯员 梁丽斐 唐文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