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郁郁葱葱的绿篱、造型百变的灌木和平整如毯的草坪,如何在骄阳下保持生机?在我市各大公园,有这么一群被赞为“生态艺术家”的人,他们身兼多职,“营养师”“造型师”“建筑师”……用双手呵护着城市绿脉。近日,记者跟随几名园林工人到龙潭公园、江滨公园,体验高温天气下的园林养护工作。
上午9时许,龙潭公园内气温已升至35℃,一场短时阵雨过后,体感更加闷热难耐。在“动物王国”景观区,绿化“造型师”韦洪波和韦志望忙碌着,他们手持剪刀,像技艺精湛的理发师,为植物修剪“发型”。
修剪绿植造型是精细活。师傅们手持大剪刀,在高温下一站就是数个小时。他们的手臂有节奏地摆动,将杂乱枝叶修剪整齐。“这些灌木修剪成弧形,既美观又不遮挡行人视线。”碎叶纷飞落在肩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他们动作娴熟,精雕细琢每一寸枝叶,让园区景观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师傅让记者穿上厚实的长袖工作服并解释说,与花草打交道难免碰到锋利植物,工作服可有效保护园林工人减少伤害。记者尝试着用大剪刀为灌木修剪,仅10分钟,汗水就已浸透衣背。
园林工人是城市的“生态艺术家”,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默默守护城市绿色生命。当天,记者体验了他们的多个角色。作为“营养师”,要把修剪下的植物枝条粉碎制成绿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作为“造型师”,要精心修剪整形植物,让花木保持良好长势,树形搭配优美,构成丰富景观;作为“建筑师”,要参与地景小品创作与修补,为公园增添艺术气息。
下午,江滨公园的草坪热得烫脚。记者跟着绿化维护人员蓝卫锋体验草坪修剪工作。蓝卫锋推着几十公斤重的修剪机,在半坡草坪上熟练作业,尽管有上坡挑战,操作依然“丝滑”。草坪各处还有4个园林工人在忙碌着,他们主要进行除杂草和修剪草坪工作。草坪修剪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
“开始前要设置好刀片高度,控制在3.5厘米至5厘米之间,不然草会被‘剃光头’或留‘长发’,影响美观。”蓝卫锋耐心解释。记者接过机器,发现操作远比想象中难,推动时总偏离直线,遇到上坡和结块草块就推不动了,还留下波浪状草痕。蓝卫锋适时过来传授技巧:“这活要腰腿配合好,走一步摇三下,让草屑均匀铺开。”在他的指导下,机器渐渐“听话”,留下整齐草茬。
市江滨公园管理处绿化建设科科长江灿介绍,春夏季植物生长旺盛,修剪工作不能停。江滨公园草坪面积2万多平方米,修剪周期15天,春夏修剪频率更高是为了保持整洁美观。这里的草坪主要是马尼拉草,耐旱、耐热,但夏天高温下作业也是对园林工人的巨大考验。
为应对高温天气,市林园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暑降温措施。例如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并提供足够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
记者手记:在空调成为标配的高温天,园林工人坚守户外,“打扮”城市。他们懂植物的“呼吸”,把握大地的“脉搏”,那一抹抹坚韧的身影活跃在城市角落。正是他们这份平凡而执着的坚守,在炎炎夏日呵护着城市里的一片片清凉绿荫。
全媒体记者 陈粤
覃科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