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午后,鹿寨县江口乡中心校的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凝神聚气,以掌为风,以步为根,在一招一式中感受着百年拳法的韵律。站在队伍最前方的,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口梁家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浩铭。今年70岁的他,目光如炬,身形稳健,依然保持着习武之人特有的精气神。
“以意行气,以气发力……”黄浩铭声音洪亮,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们紧随其后,动作刚柔相济,虚实交错,传承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据介绍,梁家拳于100多年前由武术名家梁绍庄融汇创新而成。其后传入鹿寨江口,经博采众长,演化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江口梁家拳。它不只是一种武术,更是一门融合医学、力学等学科,强调意、气、力合一,讲究动中有静,刚中带柔。
作为江口梁家拳的第四代传承人,黄浩铭9岁开始习武,18岁便踏上传授之路。他曾在广西、广东、海南多地开办武馆,向武术爱好者传授梁家拳。然而,15年前,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到鹿寨,回归乡土。“拳要有根,人才有魂。”他说,“梁家拳不能只在武馆里传,更要回到它生长的地方。”
回乡后,黄浩铭没有止步于传统。他在保留江口梁家拳核心技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良套路,淡化攻击性,强化其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功能。他说:“习武不是为了打赢别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
近年来,在鹿寨县文化、教育等部门推动下,黄浩铭走进校园,从江口乡中心校,到鹿寨县城南第二小学,再到鹿鸣中学、县第一幼儿园……他将研习拳术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孩子的童年。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传习基地,超过1万人在学习江口梁家拳。
在鹿寨县城南第二小学、江口乡中心校等学校大课间,全校学生齐练江口梁家拳已成为一道风景。体育老师毛胤钧说:“我们正把它整理成校本教材,还要成立武术队,通过表演、比赛,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
江口乡中心校校长叶春红说,自2022年江口梁家拳传习基地挂牌以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校500个孩子都学习了这套拳法,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进一步感受非遗的魅力。已经小学毕业的陈仕航同学说,练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使他磨炼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
如今,随着江口梁家拳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曾经为保家卫国而创立的拳法,正在校园中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