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欣喜地看到,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已重现往日生机。不久前,洪水退去,全乡奋战14天完成了清淤消杀,目前,房屋定损、农作物抢救、水管抢修以及损毁设施修复等工作已完成,家园重建基本告竣。
回望两个月前经历的那场洪水,大家深感这份安宁来之不易。
6月24日,受贵州省来水影响,榕江汛情红色预警拉响,梅林乡的乡镇村庄、道路遭受洪水侵袭,都柳江梅林乡河段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4米多,达到3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一场与洪峰竞速的生命保卫战随即打响。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责任重于泰山。”梅林乡党委书记杨文福表示,接到预警后,梅林乡党委以“汛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旗帜”为号召,从乡政府、各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中遴选68名党员干部,组建“党员应急突击队”,按照“一村一队、一户一人”的作战体系,将68名队员划分为4个行动小组。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肩负“包村包户包人”的硬任务,分赴梅林村、新民村、车寨村、石碑村4个行政村。
在洪峰过境前5小时,各小组已完成首轮入户排查,通过“敲门+喊话”的方式,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一人一档”转移台账。
危急关头,梅林村第一书记陈红华扛起重担,带领18名突击队员执行492户乡亲的转移任务。他们采取“分片包干、梯次转移”,队员们蹚着齐腰深的洪水,用门板、木梯搭起生命通道,挨家挨户护送转移。脚磨出血泡也阻挡不了他们的决心,陈红华说:“群众安全了,一切都值得!”
在新民村,面对老人占多数的114户群众,17名队员实施“一对一”或背或扶,水深及膝,他们背着老人往返于洪水和安置点之间,还细心带走老人的药品衣物。新民村驻村工作队员陆运勇不顾半边身子长时间泡在水里,仍坚持护住群众的行李,以及帮村民搬出家电。他回忆道:“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确保每一位群众安全抵达安置点,并且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同样,车寨村16名突击队员兵分三路。由于该村57户211名群众分散居住在沿河地带,队员们利用大喇叭在村寨间穿梭喊话,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石碑村30户92名群众多居住在半山腰,部分房屋面临山体滑坡风险。17名突击队员冒雨排查隐患点,用绳索固定倾斜房屋的门窗,同时组织群众向村文化广场转移。其间共排查出5处安全隐患,及时撤离受威胁群众12人。
从6月24日上午10时一级应急响应启动,截至当晚10时,党员应急突击队累计协助转移安置群众693户1736人,其中梅林村492户1021人、新民村114户412人、车寨村57户211人、石碑村30户92人,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
这份“零伤亡”答卷的背后,是三江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的扎实工作,以及周密部署的防灾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在此基础上,梅林乡“党员应急突击队”迅速组建并投入战斗。
今年以来,三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乡镇排查隐患点、堤坝水库等,并现场部署整改,压实基层防御责任;有关部门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全面排查整治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
同时,构建三级应急抢险队伍,及时补充更换应急物资,完善监测预警及“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叫醒机制,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险情第一时间报告、响应、处置。
全媒体记者 冯浩
通讯员 胡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