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要再翻松些,后续安排专人定期管护,确保绿植长久扮靓村庄。”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丽军蹲在青石板路边,仔细查看新栽绿植的生长情况,并与驻村干部交流村屯美化管护细节。
“罗支书责任心强,经常关心大家的生活。在他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大变样,游客越来越多,周末和节假日村里特别热闹。”村民许全丽说。
罗丽军带领村干部坚持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打出产业“组合拳”:引导村民改造闲置房屋发展特色民宿,培育茶旅研学、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庭院经济”升级为规模旅游;依托本地特产大韭菜,持续打造“高友韭菜节”品牌。2025年第十届文旅林溪高友韭菜节吸引游客超6000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8.26万元,同比增长44.7%,推动“高友韭菜”走向品牌化。他还积极对接高校资源,促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高友村,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提质注入智慧和力量,助力高友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暖民心。”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罗丽军牵头创办长者饭堂,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实行分年龄段阶梯收费,年龄越大优惠越多:60岁以下6元/餐,90岁以上免费。饭堂还拓展为多功能暖心驿站,非用餐时段开展健康体检、康养讲座等活动,2024年以来已举办20余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目前,长者饭堂日均服务70人次,让老人乐享优质服务。
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罗丽军创新“支部带动、党员示范”机制,带头整治自家庭院,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建立“清单+网格”管理机制,实现垃圾“日扫日清”;建成处理能力50吨的污水处理站,完成1900人生活污水收集;通过“示范户带动”“一户一策”,完成460户卫生厕所改造,新建4座公厕。如今的高友村,碧水绕古寨、庭院花香飘,先后获评“自治区卫生村”和“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
“产业旺、村民笑、村寨靓,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罗丽军说,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文旅融合,升级民宿集群、丰富韭菜节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入寨;同时完善民生设施,推进村屯精细化管护,加强侗族文化保护传承,让高友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行稳致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通讯员 莫江泉 吴全红 杨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