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伍军人到乡村振兴“领头雁”,熊启才在柳江区进德镇龙新村深耕二十余载。自2002年6月担任村委会主任,2018年5月又扛起村党总支部书记重任,他始终以军人的坚毅与担当,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发展“火红甜蜜事业”。他先后获评2020年柳江区脱贫攻坚“百优”先进个人、2023年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23、2024年连续入选柳江区“头雁计划”村党组织书记,用实干书写龙新村的蝶变篇章。
建强组织堡垒
筑牢振兴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要发展,党组织必须先过硬。”担任龙新村党总支部书记后,熊启才将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他从班子建设抓起,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团结、真抓实干,激发班子成员活力,让村“两委”班子成为干事创业的“主心骨”。
在其带领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推动产业发展、整村提升、综合开发齐头并进。如今,龙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进村到户”全覆盖,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村容村貌告别旧模样、焕发新活力。2019年10月,柳州市在龙新村召开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推进现场会,该村被列入《柳州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是柳江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村;2024年,龙新村党总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
龙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覃建红表示:“熊支书做事果断、有主见、敢创新。2024年干旱时,村民种植的1500亩莲藕急需灌溉,他立即发动党员群众找水源,果断运用村集体经济资金购置抽水设备进行抗旱作业,确保莲藕稳产高产。”
优化基层治理
绘就宜居画卷
“乡村治理,关键在凝聚人心。”熊启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群众需求,走出“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群众自治”的治理新路径。他推行“三会兴屯”模式,从制定村规民约、传承优良家风到规划休闲农业旅游,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带领村“两委”靠前指挥,党员带头、群众投工投劳,累计筹集资金70余万元,让龙新村旧貌换新颜。2020年,通过引进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是他的坚定信念。面对群众的修路诉求,尤其在占用村民田地的矛盾上,他逐户走访、倾听诉求,深挖担忧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向上级争取支持、对接项目筹措资金,最终打通龙新村委至百朋镇的交通要道,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依托邻近的百朋万亩莲藕基地,龙新村实现了莲藕在“家门口”销售,由此带动莲藕种植面积增至1500亩,推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深耕特色产业
做强“甜蜜事业”
走进龙新村玲全火龙果种植园,饱满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这是该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布局火龙果、葡萄、三华李等水果产业,走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特色路。
“让土地生金,让乡亲致富,是我的心愿。龙新村土地肥沃,要发展‘一村一品’,让大家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甜起来!”熊启才立足村资源禀赋,通过一体设计、连片开发,培育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玲全火龙果种植园等6个“特”“优”示范基地。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模式,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百香果、火龙果、精品葡萄等“五个百亩”产业,让“火红甜蜜事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如今,龙新村10余户脱贫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村户均年收入增长超万元。在玲全火龙果种植园务工的韦桂春说:“现在每天收入100元,旺季时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
从组织强基到治理提质,从产业兴村到群众增收,熊启才用初心与担当续写龙新村的“甜蜜”故事。未来,他将继续带领村民深耕特色产业、优化乡村治理,全力做大做强“火红甜蜜事业”,让龙新村成为产业兴旺的致富之地、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本报通讯员 韦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