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桂交界处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富禄村,总能看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冬财忙碌的身影。2018年,他脱下军装,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兵支书”。数年间,他以党建为坚强纽带,创新思路破解边界治理难题,将分属桂黔的村寨紧密相连。
“边界不应是发展的阻隔,而应是携手共进的纽带。”这是石冬财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他积极推动富禄村与毗邻的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登晒村探索共建跨省(区)联合党支部,并逐步总结提炼出以“支部联建、民族联心、乡村联治、产业联兴”为核心的“四联”模式。
依托联合党支部和黔桂登晒联合党校等平台,石冬财牵头组织党员教育、干部培训30余场,将政策理论学习与基层服务实践深度融合。他还组建由两地党员和青年共同参与的跨省(区)联合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20余场,有效锤炼了党员的党性,更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在他的带领下,富禄村党总支部先后获评柳州市“先进村党组织”“四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他也多次荣获乡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称号。
为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石冬财与支部成员在实践中共同摸索总结出“十联”工作法,并建立双方支书定期回访协商机制,确保信息互通、事务共商、责任共担。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有效破解以往省(区)交界地区治理困境,去年成功化解各类跨省(区)矛盾纠纷8起。
在联合党支部推动下,双方共同修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互助互济,邻里关系日益和谐融洽。扎实有效的治理工作结出硕果,富禄村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为区域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治理有效是基础,产业兴旺才是根本目标。”石冬财深知,要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必须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他将工作重心从有效治理进一步延伸至区域协同发展,通过深化“十联”工作法,积极引导富禄村与登晒村264户村民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油茶、茶叶、稻田养鱼等特色种养产业。
他还积极谋划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在联合党支部的共建共治下,两地村民一起修路、共谋产业、合力调解纠纷,成效实实在在。“民族团结带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石冬财说。村民的收入逐年增长,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村民曾祥胜说:“石书记这5年来对村里特别上心,对群众热情。村里的变化很大,环境也好了,他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我们都受益。”
从退伍军人到“兵支书”,从村寨“带头人”到民族团结“排头兵”,石冬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凝聚民心。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十联’工作法,破解交界村管理难题,推动两省(区)同胞和谐共处、协作发展,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村跨两省(区),两省(区)一家亲”的佳话,正在黔桂边界不断续写新的动人篇章。
本报通讯员 梁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