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汽车集团所属柳州卓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冲焊车间,近日“上岗”的鹰眼工业级视觉检测智能工作站,正成为生产质检的得力“助手”——7个关键工位日均检测量从200件次跃升至1400件次,检测精度达95%,数据溯源周期从2天缩短至10分钟。
检测效率高、精度准的鹰眼工业级视觉检测智能工作站,正是广西汽车集团所属柳州车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合互联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新产品。
车合互联科技副总经理赵业海10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工作站融入了公司自主研发的AI视觉检测一体机等技术,仿佛被植入了“慧眼”与“智脑”,可应对大规模复杂产线质检工况,进行多工位数据统一管理,实现生产线整体质检效率优化。
这只是广西汽车集团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聚焦“人工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等,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的一个案例。
赵业海介绍,今年集团成立“人工智能+”推广领导小组,并出台相关方案,聚焦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平台,构建五菱工业、五菱新能源、五菱柳机三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推进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体机器人、智能体管理大模型等研发及应用,人才队伍培养以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动企业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今,在广西汽车集团,“人工智能+汽车”的融合不断深入,成果也不断涌现。
在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融合前沿AI视觉防错技术与国产大模型的五菱新能源视觉检测系统,化身守护品质的“火眼金睛”,可精准识别总装车间反光条错漏贴、涂装总质量漏刷、车身车型零件错漏装等情况,为产品质量筑起智能防线。
聚焦汽车生产领域的应用,广西汽车集团已自主研发出无人物流车、智能驾驶接驳车、智能充电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应用于物流园区、景区接驳、高校通勤、智能充电等应用场景。
此外,广西汽车集团所属五菱新能源将AI技术、快速3D概念数字化设计与VR技术结合,开发出一个周期短、质量高、跨部门协作的数字化造型设计体系,并在菱势汽车5大平台、新车型等实施应用。
今年8月,自治区科技厅公布首批广西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认定名单,广西汽车集团“人工智能(AI)与新能源汽车”概念验证中心成功入选。该中心将紧密围绕汽车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方向和验证服务需求,建设覆盖“技术筛选+验证+孵化”的全链条概念验证服务体系与服务空间,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价值发现和前端赋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汽车”的融合,并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赵业海表示,集团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启动汽车行业AI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汽车”的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集团菱势工程赋能。
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