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14日

巾帼绽芳华 赤心绘沃野

——我市三位女性扎根乡土将个人事业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小记

身穿民族服饰的杨漫正在直播。

采收完香莲的覃向鲜。

梁小哲在工作坊缝制苗衣。

在柳州广袤的乡野上,勤劳而智慧的女性工作者以热爱与智慧照亮家乡发展之路。在柳城县龙头镇新村村,杨漫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饱满多汁的胭脂李销往多地;在柳北区石碑坪镇的水塘里,覃向鲜饲养的鲤鱼在莲花和水稻间悠游;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苗寨景区的绣坊里,新式苗绣在梁小哲和绣娘们手中得以传承和创新。3位女性以勤劳实干扎根乡土,将个人事业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近日,记者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打造IP开直播

推广乡村好物

“在做短视频前,我做过服务员,在厂里当过技术工人,是大家的需要与信任成就了现在的我。”柳城县龙头镇新村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漫说。

这位从贵州凯里嫁到新村村的“外来媳妇”,初来乍到便感受到村民的淳朴热情。“村民都是面带笑容和我打招呼,这种友好的情谊让我很感动。”这让杨漫下定决心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全村200多亩胭脂李喜获丰收,却因销路不畅面临滞销。杨漫看到其他地方宣传农产品的短视频后,有了主意:“我也把丰收场景和胭脂李的好品质拍成短视频,把村里好物送出去”。

杨漫说干就干,与当地政府、妇联及村民多次调研协商,决定以“杨小漫”IP开启直播卖货。从运营到策划、从拍摄到直播,杨漫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了多种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漫拍摄的一条胭脂李丰收短视频获得10万+播放量,全村200多亩的胭脂李卖出了百万元。“那一刻我很感动,真正意识到自媒体给农产品销售插上了翅膀。”杨漫说。

如今,通过“杨小漫”直播间,新村村的蜂蜜、果干、大米等好物走出了乡村,销往全国多地。

敢于添新花样

一田多重产出

“我们不仅要守着田,还要敢添新花样。”柳北区石碑坪镇九品香莲基地的负责人覃向鲜,是一位穿上高跟鞋能去谈供货、挽起裤脚能下田种莲的实干家。

2017年,她放弃传统养殖,牵头成立了九品香莲生态种养合作社。从一亩试种田起步,如今香莲种植已推广开来,辐射我市柳江区、桂林市等地,形成了250多亩的“莲花经济带”。

仅有香莲并未满足覃向鲜对合作社的发展愿景。她在百亩稻田中创新采用“一行稻隔三行莲”的间种模式,并投放荷花鲤,实现每亩田同时产出稻、莲、鱼,带动30多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超过5000元。

节假日期间,她的合作社推出“荷塘丰收体验日”活动,游客可下田抓鱼、摘莲、割稻。朵朵香莲间,村民笑意盈盈,享受着拥有荷塘稻田的好日子。

传承老手艺

赋能新产业

“我13岁就跟着奶奶学苗绣,针脚怎么藏、配色怎么搭,都是那时学会的。”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的苗绣博物馆里,梁小哲守着400多件承载着乡村故事的老苗衣。

2006年,她在雨卜苗寨景区开设了工作坊,但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琢磨如何让苗绣更贴近时下年轻人的喜好。经过一番探索,她决定用“打籽绣”绣出动漫人物的发饰,用“辫绣”勾勒现代几何线条,让传统苗绣焕发时尚的光彩。

“不少姐妹担心自己只会绣老花样,产品卖不出去。”梁小哲向30多名村民传授技艺,让她们从“守着家没收入”转变为月入两三千元,更推动新式苗绣走进城市商场、高校课堂。

如今,乘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雨卜村的苗绣成了带动乡亲们增收的暖心产业。“跟着我学习的姐妹都觉得,她们的人生更有价值了,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靠针线活赚钱。”梁小哲说。

全媒体记者 黎双 报道摄影

--> 2025-10-14 ——我市三位女性扎根乡土将个人事业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小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4298.html 1 巾帼绽芳华 赤心绘沃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