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西江路的柳州市久源水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在焊接水轮机座环。在另一头,直径8米的卧式机床在同步运转打磨水轮机部件。该公司副总经理郑文全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制作的这批水轮机是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订单,预计3个月后可以交付。”
谁能想到,这家有着69年历史的老企业,去年曾一度深陷破产困境。在司法护航重整后,不仅涅槃重生,还走向了“一带一路”市场。
久源公司前身是柳州市水轮机厂,成立于1956年,主要从事中小型水力发电机组设备的设计、制造,其产品曾长期服务于国内小型水电站建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小型水电站建设数量减少,叠加市场需求萎缩、经营策略滞后等多重因素,该企业订单锐减,债务压身,一度徘徊在破产清算边缘。
2024年8月,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了久源公司的预重整申请。经过现场调研评估,法院认为,该企业深耕水力发电市场多年,经验丰富,目前仍保有核心技术团队,生产资质完整,具备重整价值。
通过竞价,广西盛皓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盛皓”)成为了久源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广西盛皓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有海外水电站设备订单,而久源公司拥有生产技术和设备等要素,双方快速达成合作。
今年4月17日,久源公司举行了全面复工复产仪式,正式踏上涅槃重生之路。首笔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3000万元订单,唤醒了沉睡多时的“老伙计”们:70岁的原车间主任黄广生获返聘,重回生产一线,协助生产管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生产的机床“宝刀未老”,经过电气化改造后,提升了效率。同时,一批“新鲜血液”为企业注入新活力,新入职的焊工忙着焊接,新购买的铣床调试完毕,即将启用。“原来以为要失业了,没想到现在做国外订单,忙都忙不过来。”绕线班组职工谭战明言语中难掩喜悦。
郑文全介绍,公司将持续投入购置新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除了吉尔吉斯斯坦,公司还积极开拓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拿下吉尔吉斯斯坦一个水电站的开发权,项目总投资1.7亿元。
全媒体记者 雷媛媛
实习生 覃海蕗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