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覃林薇)近日,我市气温下降,市民纷纷找出换季衣物添衣保暖。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季”,市民又该如何科学防护?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心病科)主治医师柴倩,请她为心脑血管健康支招。
柴倩说,秋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秋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舒张频繁,同时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进入秋季后市民的户外活动减少了,且部分市民还有‘贴秋膘’的饮食习惯,这样就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
内外因素作用下使得人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柴倩说:“人体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不明原因的疲劳或头晕等情况,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她建议市民可从以下方面科学防护心脑血管:拒绝“秋冻”,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温度灵活穿脱衣物;洗漱时用温水替代冷水。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发现血压持续波动或升高要及时就医。
在饮食方面,应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及滋阴润燥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以此对抗秋燥,防止血稠。同时要主动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至2000毫升。
在运动方面,市民应避开清晨的血压高峰和寒冷时段,将锻炼安排在上午9时或10时后,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快走、慢跑等温和有氧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