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23日

韧性 活力 信心

——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

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海外人士认为,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不仅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更以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步伐,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与稳定性。

化解压力彰显韧性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在海外人士看来,这一成绩是在有效应对国内外困难挑战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

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弗拉姆·埃尔斯纳认为,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稳健性和抗压能力。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在中国贸易政策和国内经济层面的有效应对下已得到相当程度化解。

横向对比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表示,从国际维度看,中国经济增速领先于美国和欧盟,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国在外贸领域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其中,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市场多元化成效显现。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表示,尽管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仍表现稳健。这表明,中国正通过深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向“新”而行激发动能

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这些数字,是中国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的最佳注脚。

曾在浙江留学的特拉奥雷亲身感受了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他说,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动能”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强劲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表现,正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生动缩影。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无人机、高铁、量子科技等发展全球领先……关于创新的中国故事,正在持续谱写。

“中国技术升级的速度远超经济总量增速。”罗思义说,中国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且增长动能日益集中于电动汽车、光伏产品、无人机等高附加值领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

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背后,是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从全方位扩大内需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加大研发投入到推动绿色转型,各项政策协同效应持续显现,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行稳致远提振信心

基于前三季度5.2%的稳健增长,海外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将提振全球增长信心,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埃尔斯纳认为,中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在逆风中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所长赫尔曼·劳雷尔说,事实证明,中国有能力在压力下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与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信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增长引擎。”克罗地亚经济学家、前经济部长柳博·尤尔契奇说,“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难以想象。”

葡萄牙葡中工商会秘书长伯纳德表示,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为合作伙伴注入了信心。中国正迈向更加创新、更可持续的未来,将继续担当可靠的贸易伙伴、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对葡萄牙及葡语国家而言,这意味着要深化与中国伙伴的互利合作、抓住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 2025-10-23 ——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4995.html 1 韧性 活力 信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