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连日来,全会精神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将紧紧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四大定位”和交给的“四项任务”,坚持“守正笃行、创新蝶变”,聚焦主责主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举措,奋力将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焦产业激活发展引擎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我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漾说:“锚定国家、自治区对产业发展重点、工业发展规划思路,结合自治区赋予的‘四大定位’和交给的‘四项任务’,我们在统筹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将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层层剖析梳理产业链,加快构建‘3+3+X’现代化工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
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豪明表示,该局将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紧紧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四大定位”和交给的“四项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推动传统招商向精准化、专业化、生态化招商转型,实现高质量招商引资,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市发展改革委规划科科长王晓丽说:“全会审议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她表示,接下来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结合柳州实际,认真做好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好柳州发展蓝图,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表示,柳钢集团将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科创研发投入,锚定汽车、海工船舶、新能源、家电等高端用钢需求,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更加强劲的“钢铁动能”。
“全会的召开,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柳州三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劳淞表示,公司将联合本地高校组建研发团队,逐步攻克核心技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与效率,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改革创新打通发展路径
“十四五”时期是聚力改革攻坚的重要历史交汇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展望“十五五”,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卡点瓶颈,唯有改革创新,才可破局开路。
“市行政审批局将更加坚定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发展。”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祚超说,该局将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扩大集成服务范围;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构建多维度服务为一体的增值化服务体系;以完善政务服务系统为核心,聚焦柳州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管伟荣表示,全会为科技创新工作锚定新坐标、指明新方向。该局将奋力书写科技创新建设新篇章,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陈呈表示,市委改革办将系统谋划一批符合柳州产业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事项,推出一批能够快速落地见效的“小切口”改革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同时加大基层创新做法、典型案例的总结推广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要立足柳州产业发展,将新质生产力需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链条。”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吴光燃表示,学校将优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设置,通过深化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实力过硬、懂得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改革创新积蓄动能。
民生为本积蓄发展动力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祖敏表示,柳州人社部门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全会部署贯穿人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全过程。人社部门将持续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大力实施技能强企专项培训,精准扩大社保覆盖面,更好发挥人社部门夯实民生根基的作用。
“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徐志飞表示,市农业系统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环境改善中收获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卫生健康服务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代文娟说,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线;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供给;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宋美玲 荣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