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鹿寨县鹿寨镇思洛村廖星权的五指毛桃种植基地,连片药草在阳光下舒展翠绿枝叶,一缕缕清新药香随山风传来。这既是廖星权眼中的“致富草”,也是思洛村乡村振兴路上的“希望苗”。
五指毛桃又名土黄芪、五爪金龙,因根部散发浓郁牛奶香味,也称“五指牛奶”,兼具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素有“南方人参”之称,颇受市场青睐。
“你看这批五指毛桃,刚种下没多久,根系已经扎得很稳了。”站在自家种植基地里,廖星权眼中满是喜悦与期待。这位土生土长的90后思洛村人,与中药材打交道已有十余年。2016年,在外积累丰富经验的他毅然返乡,决心用技术带动乡亲闯出特色种植路。2021年,他索性将中药材加工厂迁回村里,盘下大片山地,开启“种植+加工”模式。
“选择五指毛桃,一是看中它粗放管理特性,适合山区种植;二是见效快,两年半到三年即可采收,收购价还稳定,农户容易接受。”廖星权道出选品考量。思洛村独特的山地地形与肥沃土壤,恰好为中药材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他的种植基地已从最初的30亩扩展到100多亩,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产业发展,百姓受益是关键。廖星权不仅自己扎根山间,还主动带动本村及附近村农民加入种植队伍,并承诺采收后统一回收,给农户吃下“定心丸”。“鲜品直卖、干货深加工,两条腿走路才稳当。”他介绍,采收后的药材一部分按市场需求售鲜品,另一部分运至加工厂制成干品,产品销往我区、广东及沿海城市,客户资源稳定。
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乡亲们腰包鼓了起来。据测算,五指毛桃收购价约5元/斤,每亩产量可达2000多斤,扣除每亩3000元左右成本,效益可观。目前,廖星权的中药材加工厂年加工药材50多吨,还在村里固定聘请4至5名工人,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儿子跟着种了40多亩五指毛桃,今年已有2年树龄,个头比我高多了,再过半年就能见效益。”谢大伯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支持年轻人干事创业,药材长得好,我们的‘钱景’就好!”
近年来,鹿寨镇顺势而为,依托全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思洛村、大河村、思贤村等多个村屯布局中药材种植,品种涵盖五指毛桃、牛大力、黄精等,种植面积达400多亩。药草芬芳,正循着蜿蜒山路,飘向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
本报通讯员
廖茂荣 报道摄影

